浮動的邊界線:黃諺哲、屈薇薇聯展「我是你的擋風玻璃」
記得當日進入展場後,在兩位藝術家初步的介紹空間與作品的分佈時,我腦海裡第一個閃現的畫面是地圖。我的指尖隨著畫內畫外線條觸...
北美館「預見北美2.0」擴建座談,激發未來美術館發展新思維
臺北市近期的重大文化建設「臺北藝術園區─臺北市立美術館擴建統包工程」已於5月20日決標,由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及福清營造團...
官二代空降桃美館館長未果,凸顯藝術行政官與新美術館群什麼樣的政治處境?
放眼回顧直轄市與中央等級美術館之歷任館長在接任前,幾乎都具有一定程度的美術/視覺藝術創作、策展、評論、博物館學或藝術史研...
【2022鬼月專題】恐怖如何台灣?2000年後台灣恐怖電影的典範挪移
台灣恐怖電影現階段與民俗結合的態度,顯然是呼應自2014年太陽花運動以來,台灣人本土意識高漲的風潮,我們開始去學習以前從...
香港.新加坡.首爾.東京亞洲藝博戰國時代:Taipei Dangdai與ART TAIPEI品牌差距持續縮小?
對於商業畫廊來說,吃重的營運成本,讓他們在選擇藝博會的參與與否,都比過去更在商言商。畫廊勢必得往更開放、能見度更高的平台...
空間檔案再探詢:「空間作為一種回應:1980後的臺灣經驗」講談側記
「臺灣獨立藝術空間檔案計劃」是亞洲藝術文獻庫在臺所推動之研究計劃,以1980年代至21世紀初臺灣獨立藝術空間為對象,進行...
建築與權力
建築比短暫的政治現實應該更要有長遠的目光,過度急切的與之掛勾,經常是禍福難料的狀態。因此有智慧的應對時代,在直行與迂迴間...
反抗藝術就是反抗藝術的周邊:fun進北美館的邊陲突襲
我覺得《邊城》,一個選擇藝術周邊進行挑戰的行動,或許反而比較切中問題的核心。那就是當代藝術本來就不再是一個藝術理念,而是...
重塑文化身分,需要什麼建築:談西九文化區與香港故宮
嚴迅奇設計香港故宮時,運用縱向來布局,置身中庭自可環觀四方,而一樓、二樓與四樓,都有面向不同方位的空間,完整地參照紫禁城...
假如藝術家是一隻海燕:黃奕捷、廖烜榛「燕子洞」的造景術
藝術家為何在原有的人權地景上進行一個龐大的造屋工程?又何以在藝術季之後、行動之後以搭建影像裝置形式置回到白盒子空間?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