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邦誼八十週年:教廷梵蒂岡的宣教與文化交流

邦誼八十週年:教廷梵蒂岡的宣教與文化交流

80 Years of Diplomatic Ties: The Holy See – Vatican’s Mission and Cultural Exchange

中華民國與梵蒂岡城國羅馬天主教會教廷於1942年7月建立外交關係。2022年,適逢兩國邦誼80周年,筆者特別整理此文,介紹教廷梵蒂岡城國在歷史的變遷歷程,記述任職國立故宮博物院2015年至2016年間,與教廷的邦誼文化交流。身為世界女記者與作家協會(AMMPE World )的會員,亦記述2022年羅馬年會時與駐教廷大使館的交流。

中華民國與梵蒂岡城國(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羅馬天主教會教廷於1942年7月建立外交關係。1943年1月26日,駐教廷首任全權公使謝壽康(1897-1973)派駐梵蒂岡城,公使館於戰後遷至羅馬。1959年,公使館升格為大使館(Embass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the Holy See),同時兼駐耶路撒冷、羅得島和馬爾他聖若望主權軍事醫院騎士團(Sovrano Militare Ordine Ospedaliero di San Giovanni di Gerusalemme di Rodi e di Malta)。2005年館遷到近梵蒂岡的協和大道4號。

教廷負責外交事務的是創立於15世紀的聖座國務院(Secretaria Status),羅馬教廷最悠久的機構,首長為國務樞機卿(Cardinalis Secretarius Status)。教廷派駐台灣的官方單位是教廷駐華大使館(Nuntiatura Apostolica in Sinis)。從1922年起,教廷與中華民國的關係分為四個階段:1922年至1946年間為宗座駐華代表(Apostolic Delegate to China), 當時雙方尚未建立外交關係,1946年至1966年間為聖座駐華公使,1966年至1979年間為聖座駐華大使,1979年至今為聖座駐華代辦。

教廷駐華大使自1979年起空缺至今,目前駐華最高頭銜是臨時代辦(chargé d’affaires ad interim)。聖座國務院的外交人員有三個頭銜,以任期2008年到2016年,美國裔的陸思道蒙席(Msgr. Paul Fitzpatrick Russell)為例,有三個頭銜:外交銜級是政務參事(Political counselor),外交職務是臨時代辦(chargé d’affaires ad interim),宗教頭銜是蒙席(Monsignor, Msgr)。

2022年,適逢兩國邦誼80周年,筆者特別整理此文,介紹教廷梵蒂岡城國在歷史的變遷歷程,記述任職國立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2015年至2016年間,與教廷的邦誼文化交流。身為世界女記者與作家協會(World Association of Women Journalists and Writers,簡稱AMMPE World )的會員,亦記述2022年羅馬年會時與駐教廷大使館的交流。

駐教廷大使館的建交80周年圖像。(網路圖片)

梵蒂岡城國(Stato della Città del Vaticano)

梵蒂岡城國位於義大利半島中部羅馬城西北高地,此世界領土面積最小的內陸城邦,由天主教會(Catholic Church)最高權力機構聖座統治(Holy See)。756年至1870 年間是教宗國(Stato Pontificio),1861年,併入薩丁尼亞王國(Regno di Sardegna)統一後建立的義大利王國(Regno d’Italia),自此,原教宗國領土僅剩目前的梵蒂岡城(Città del Vaticano)。

756年至1870 年間,教宗國(Papal States)在義大利中部的版圖(紫色)。(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1861年至今的梵蒂岡城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義大利王國建立時,教宗國的教宗是庇護十一世(Pius PP. XI)。1929年2月11日,教宗國的聖座國務卿Pietro Gasparri與法西斯義大利政府的首相墨索里尼(Benito Amilcare Andrea Mussolini, 1883-1945)簽署《拉特朗條約》(Patti Lateranensi)後,教宗國由梵蒂岡城國取代,隸屬於教會的諸邦國(Stato della Chie Status Pontificius)。現今的義大利共和國繼續認可梵蒂岡城國政權,自此政治體制改為政教合一。

上圖:教宗國時的教宗庇護十一世。下圖:教宗國的聖座國務卿Pietro Gasparri。(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義大利王國時期的墨索里尼內閣

墨索里尼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創立了威權的法西斯主義 (fascism)。義大利統一後,法西斯政權執政了20多年。1925年至1943年間,獨裁的墨索里尼曾擔任總理及元首,1943年後被新政府拘捕,後來經德軍特種部隊迎救,出任德國傀儡國義大利社會共和國(Repubblica Sociale Italiana)的總理。

義大利王國時期的墨索里尼。(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由君主制變成共和制的義大利共和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兩年,義大利王國於1943年向盟軍投降。1946年義大利舉行了政體公投(Referendum sulla forma istituzionale dello stato del 1946)。根據義大利最高法院所公布的結果,有54.3%的選民贊成共和制,45.7%贊成君主制。

天主教會(Ecclesia Catholica)

最早出現於公元2世紀初的天主教會,亦稱羅馬天主教會,領袖是羅馬主教(bishop)教宗(Papa)。源自希臘文「大公教會」(katholike ekklesia)的天主教,於明朝萬曆時,經男修會耶穌會(Societas Iesu)傳入中國。「 天主」是明朝禮部尚書徐光啟與利瑪竇(Matteo Ricci)等耶穌會士,以儒家「至高莫若天,至尊莫若主」,來詮釋獨一神靈的「天主」。

德國耶穌會士Athanasius Kircher於1667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出版的《中國圖說》(China Illustrata)內頁。明朝禮部尚書徐光啟(右)與利瑪竇(左)。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天主教會在台灣

台灣有800個屬於羅馬公教的教堂及教會。天主教信徒逾20多萬,佔台灣總人口的1%。最高領導機構是主教團(conference of bishops)。有14位主教(Bishop),600多位神父(Priest),100多位修士(friar ),2,000多位修女(nun)。

天主教何時及如何傳入台灣?

最早於西班牙帝國統治台灣北部時期(1626-1642)。西班牙人登陸基隆後,西班牙籍道明會(Dominican Order)會士對原住民傳教,並設立了諸聖教堂(Todos los Santos Church)。1631年 ,西班牙道明會神父Jacinto Esquivel是第一位在北部傳教及到原住民各社傳教的神父,亦於1632年創立了「神學院」。

164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VOC)取代了西班牙的統治權,將聖薩爾瓦多城(Fort San Salvador)改建成北荷蘭城(Fort Noord-Holland),自後天主教在臺灣的宣教因而式微。

天主教早期傳入台灣後,先後由隸屬於的福建代牧區及1883年的廈門代牧區管轄,並由道明會總理教務。

台灣第一個天主教會據點是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於1859年(咸豐九年)由三位來自菲律賓的西班牙籍的道明會傳教士及五位從大陸到打狗的中國傳道員購地興建。1913年,羅馬教廷在高雄設台灣監牧區。

台灣第一個天主教會玫瑰聖母聖殿主教座堂,始建於1859年。(網路圖片)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台灣天主教會由日本籍神職人員負責。1945年,二戰日本投降後,教務由華籍神父主導。1949年,許多天主教徒及神職人員,隨中華民國政府從大陸播遷到台灣。1952年,有7個教區、1個宗座署理區。1998年,天主教中國主教團更名為「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

羅馬天主教會在台灣的教區

台灣的天主教會有一個教省、一個宗座署理區,教省之下有7個教區。1961年,教廷將桃園、新竹、苗栗三縣,由台北總教區劃出,成立新竹教區;台南市、澎湖縣劃出高雄監牧區,成立台南教區;高雄升格為高雄教區。1962年,台中監牧區升格為台中教區;嘉義監牧區升格為嘉義教區。1963年,花蓮監牧區升格為正式教區。1998年,天主教中國主教團更名為「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簡稱「台灣主教團」。

台灣天主教會教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教廷駐華大使館代辦Paul Russell蒙席,在台灣總主教及各教區主教見證下,遞交由梵蒂岡教宗禮儀室禮儀長Guido Marini 蒙席及前馮明院長簽署的正式特展合約書。左起:桑愛文(Ivan Santus)蒙席、蘇耀文主教、林吉男主教、洪山川總主教、前代辦Paul Russell蒙席 、馮明珠院長、駐教廷李志明大使、劉振忠主教、鍾安住主教、黃兆明主教、天主教主教團秘書長陳科神父。(陸仲雁提供)

教廷與國立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合作

2016年,教廷梵蒂岡宗座禮儀聖器室(Ufficio d’elle Celebrazioni Liturgiche)的「天國的寶藏──教廷文物特展」在故宮展出。此首次對外展出歷代教宗的聖器共60組件,分為「聖座」、「教宗與歷史」、「禮儀年」、「祭臺」、「聖事」、「聖教東傳」六個單元。最後一個單元亦展示了故宮與私立天主教輔仁大學典藏的天主教文物和文獻。

2015年,時任教廷駐華大使館臨時代辦Paul Russell蒙席及故宮前院長馮明珠任內,教廷駐華大使館二等秘書Ivan Santus蒙席,於2月2日拜會前馮院長傳達教廷合作構想。同年6月,適逢前馮院長一行赴義大利洽公,宗座禮儀聖器室典藏長Pavel Benedik神父特別安排參觀。返台後,故宮院長室、書畫、圖書文獻及器物三處與教廷大使館,禮儀聖器室、天主教台灣地區主教團禮儀委員會執行秘書潘家駿神父,以及秘書長陳科神父等單位密切合作促成特展。

2015年11月5日,馮院長赴教廷宗座禮儀室簽署「天國的寶藏」特展合約書後合影。右起:故宮前副院長何傳馨、 Pavel Bebedik 神父、故宮前院長馮明珠、王豫元大使、Jan Dubina蒙席、Nestor Bandalan 神父。(陸仲雁提供)
2016年1月28日「天國的寶藏」開幕典禮。左起:外交部前部長林永樂、故宮前院長馮明珠、前總統馬英九、教廷總主教、國際聖體大會委員會主席Piero Marini總主教、前副總統陳建仁、前駐華代辦Paul Russell蒙席、Pavel Bebedik 神父、洪山川總主教。(陸仲雁提供)
「天國的寶藏」特展的聖器,在運返梵蒂岡前,3至5世紀神聖的《依地沙耶穌聖容像》(Mandyllion of Edessa)特別於2016年5月4日晚間,移駕到台北總教區聖家堂,舉行彌撒儀式供教友瞻仰默禱。(陸仲雁提供)

2016年,教廷駐華大使館前代辦Paul Russel蒙席在台灣八年任期的最後一年,成就了「天國的寶藏」特展,2016年,現任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co, Jorge Mario Bergogli) 升他為總主教(Archbishop)。繼任的高德隆蒙席(Mons.  Sladan Cosic)從2016年至2019年的任期間,持續與故宮文化交流。

曾於2008年至2016年間擔任教廷駐華大使館代辦的Paul Russell蒙席,於2022 年受教宗方濟各任命為底特律總教區的輔理主教。(© Catholic News Agency) 
教廷駐華大使館任期2016年至2019年的高德隆蒙席(Msgr. Sladan Cosic)為閉展設宴慶功。右起:駐華代辦高德隆蒙席、故宮前副院長何傳馨、筆者、Pavel Bebedik 神父、Ivan Santus 蒙席。(陸仲雁提供)

世界女記者與女作家協會與教廷

1969年,墨西哥女作家Gloria Salas de Caldron在墨西哥創立協會,成為聯合國40多個屬媒體的非政府組織NGO成員之一,創立之初有37國會員。

1986年,前中國郵報發行人余夢燕出席了在瓜地馬拉的年會後,在台籌備了世界女記者與女作家協會中華民國分會,創會之初由31位女記者和女作家發起。目前分會己達129位會員。

世界女記者與女作家協會及中華民國分會標誌。(網路圖片)

AMMPE World 每兩年在不同會員國召開大會,台北市及台中市皆曾舉辦。2022年9月14日至17日,第24屆會員大會在羅馬舉行,年會主題為「大疫情後的新聞業」, 分為七個組別:「全球遷移問題」、「出版自由和發展自由」、「女人與創造力」、「環境」、「婦女與疫情」、「通信世界中的性別差異刻板印象」、「新聞業的新挑戰人權」。

現任會長資深媒體及文化人黃寤蘭,特別為此國際年會,於2022年6月1日拜會外交部,在外交部的支持,以及曾任2013年至2015年會長的前聯合晚報總編輯傅依萍的聯絡安排下,駐教廷大使館特命全權大使李世明於9月13日設宴歡迎AMMPE World總會長、國際會員以及中華民國分會代表團。

AMMPE World 每屆年會改選總會長,由各會員國分會會長遴選,總會長籌辦下屆年會。2022年新任總會長為智利的Elia Simeone,因此,2024 年的年會將在智利的Patagonia舉辦。

2022年6月1日,世界女記者與作家協會中華民國分會會長黃寤蘭女士一行拜會外交部。左起:資深媒體人高惠宇、台灣地區主教團執行秘書袁世敏、黃寤蘭會長、外交部吳釗燮部長、《中國時報》總編輯王銘義、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 、NGO國際事務會執行長王雪虹。 (AMMPE 中華民國分會提供)
2022年9月13日,駐教廷大使館李世明大使設宴歡迎AMMPE World總會長以及各國及中華民國分會代表團。後排右起:高惠宇團長、AMMPE World義大利總會長Patricia Mayorga 、李世明大使、 智利前總會長 Julia Martinez、智利前會長 Noelia Miranda、Canon 前人事行政處總經理張薇薇、德國會員Jenny Perez、美國和加拿大會長Cecilia Domeyko 。前排右起:孫乃文、台灣地區主教團執行秘書袁世敏、中國電視公司新聞部翟倩玫助理總監、義大利總會長英語助理 Maria Chiara Petrassi 。(駐教廷大使館提供)
教廷大使館李世明大使邀請AMMPE World 2020-2022年總會長,智利出生的義大利Patricia Mayorga、義大利會員Raffaela Pergamo、Rosa Praticò及Maria Chiara Petrassi,出席教廷與中華民國建交八十周年慶祝酒會。(駐教廷大使館提供)

結語

中華民國與教廷自1942年建交80周年來,在宗教、學術、文化、人道救援等領域多有合作。故宮與教廷皆承載了豐富的宗教及文化歷史,筆者很榮幸於任職故宮期間,參與了首次跨領域合作的特展。觀眾透過展示的聖袍和聖器,可瞭解羅馬天主教的禮儀,天主教教宗如何主持神聖儀式,使信徒崇敬天主、撫慰心靈、聆受宗教教義與精神。通常一個特展需三年以上的籌備期,此特展歷經一年多,就成功地將宗座禮儀聖器室典藏,歷任教宗的莊重、榮耀和神聖的祭衣和聖器在故宮展出。筆者從小學到大學求學時期間,曾就讀多所天主教學校,因此,深感此近乎不可能的任務能圓滿達成,承蒙上帝的恩寵:God wanted, God selected and God make it。

每年的12月8日是聖母始胎無染原罪節,11月20日是耶穌基督君王節。慈悲特殊禧年(Iubilaeum Extraordinarium Misericordiae)是天主教會於2015年12月8日至2016年11月20日舉行的禧年,原先禧年是每隔25年舉行,因教宗方濟各認為,需要禧年使教會重拾慈悲,體驗天主的寬恕與關愛,因此特將2015年至2016年定為特殊禧年。迎接禧年會特別開啟聖伯多祿教堂大殿的聖門。筆者特以此文饗讀者,並願天主保佑,May God bless you。

聖伯多祿大殿門廊最右端的銅聖門(Porta Santa),後方通道用磚牆堵起,象徵要通過基督才能獲救恩。常規或特殊聖年開始時,教宗雙膝跪拜禮後,以鐵鎚在磚牆敲三下誦念:「天主,請恩准您的教會歡渡慈恩的時刻。您願意在此刻敞開這扇大門,讓信眾進入向你呈上祈禱…」,之後,朝聖者經聖門進入大殿可得大赦,聖年結束後教宗另以儀式封閉。
天主教會第266 位教宗方濟各與位於梵蒂岡,建於1506年至1626年間的聖伯多祿教堂大殿明信片。(陸仲雁提供)
陸仲雁( 21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