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典藏30年,往事不必如煙

典藏30年,往事不必如煙

30 Years Anniversary of ArtCo, Do Not Let the History Vanished

1992年8月,由當時的「財訊」集團支持的《典藏藝術》雜誌試刊,10月創刊,雜誌內容首開以「藝術市場」作為支柱之一,也是在兩岸三地第一個提出「藝術投資」的媒體,強調「先有精神投資,才有物質投資」的正確觀念,並涵蓋新聞深度報導、專業專題規劃及藝術文物鑑賞入門等深入淺出的實用性文章。

要說人這一生不過百年,從弱冠算起,大概能經歷兩個「30年」。第一個「30年」,是從青年到壯年的成長、拚搏與茁壯;第二個「30年」,是從盛年到老年的收穫、檢驗與論定。社會百業何嘗不是呢,若放諸於最難經營的大眾雜誌期刊業,尤其近十年來網絡媒體的鋪天蓋地,使「紙媒」的生存空間更加壓縮,能維繫30年實屬不易;如果是屬於「小眾」的藝術期刊雜誌,能堅持30年就更加稀有了。

臺灣從1950年代開始,就有標榜「藝術」的期刊出現,即是1957年11月由文星書店負責人蕭孟能創辦的《文星》雜誌,以「思想的、生活的、藝術的」作為創刊宗旨,知名學者、作家李敖即是在此刊物發表文章而闖出名號,並於1963年7月接下主編之職,不過由於處於戒嚴時期,刊物內容經過兩次查禁,最終於1968年4月1日被強迫停刊,超過10年的經營,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已是長壽。

1960年代開始至1990年,純粹的藝術期刊風起雲湧,雖然壽命多半不長,但屢仆屢起總有理想者接續經營,粗略統計起碼有2、30種之多。進入1990年代,臺灣的經濟發展由「股票上萬點」的頂峰趨於震盪、保守,雖然藝術文物市場初起,但諸多藝文性刊物卻紛紛停辦。直至1992年8月,由當時的「財訊」集團支持的《典藏藝術》雜誌試刊,10月創刊,才為臺灣藝術期刊帶來了新活水,雜誌內容首開以「藝術市場」作為支柱之一,也是在兩岸三地第一個提出「藝術投資」的媒體,強調「先有精神投資,才有物質投資」的正確觀念,並涵蓋新聞深度報導、專業專題規劃及藝術文物鑑賞入門等深入淺出的實用性文章。

《典藏藝術》試刊號。(本刊資料室)

最為重要的是,我的恩師劉良佑教授,鼎力支持草創的《典藏藝術》並擔任督導,由於劉良佑教授藝術史學者及文物鑑定專家的身分,與中國大陸文博界的關係匪淺,諸多重要博物館的研究人員因此陸續供稿,使得《典藏藝術》雜誌有了豐富刊物內容深度與廣度的得天獨厚資源,確實為臺灣藝術期刊所未見,因此一問市即獲得迴響,也使臺灣藝術期刊一直以來「本土化」或「西方化」的風格,蛻變成具有華人與國際視野及學術與市場接軌的新風貌,很快地即與《雄獅美術》、《藝術家》在臺灣藝術期刊市場上鼎足而三;至2000年4月,《典藏》雜誌又以分眾市場需求而分版䇚《典藏.古美術》及《典藏.今藝術》兩本分領中國書畫文物與當代藝術領域的月刊,也成為臺灣藝術期刊的創舉。

這裡做個有趣又嚴肅的統計,從1960年代至今,內容以讀者訴求為導向的藝術期刊,經營超過20年的絕對是長壽。排名第一的是1975年6月創刊的《藝術家》雜誌,至今已要邁向半世紀;排名第二的即是1992年8月試刊,10月創刊的《典藏》藝術雜誌,正好滿30年;排名第三的是1968年3月創刊,1996年11月停刊的《藝壇》雜誌,維持了28年;排名第四的是1971年3月創刊,1996年9月停刊的《雄獅美術》,堅守了25年;排名第五的是1973年12月在香港創刊(發行跨越至臺灣),1995年9月停刊的《大成》月刊,行走了22年。

《典藏藝術》創刊號。(本刊資料室)

可以發現,這五種長壽的藝術期刊都具備各自鮮明的特色,《藝術家》提供了最豐富多元的國內畫展訊息與國際藝訊;《典藏》的藝術市場報導與趨勢分析,以及專業的中國文物與考古出土專論,還有藝術文化產官學界的專題,皆獨樹一幟;《藝壇》具有中國書畫、金石、碑帖專業介紹及作者多為渡臺前輩藝文人士的優勢;《雄獅美術》的藝術評論與舉辦「雄獅新人獎」的影響力不言可喻;《大成》則以中國書畫、文史掌故、京劇曲藝、中醫養生等內容海納百川。這說明了不論紙媒也好,網媒也罷,唯有建立特色,才是生存不二法門。

雜了咕咚的扯了一大堆,言歸正傳,說說《典藏》。當年選擇「典藏」作為刊名,是因為讀起來容易記住而且大器,同時又可包羅萬象不受限任何藝術品項;另外,「典」有經典、品味之意,「藏」為珍視、收藏之意,收藏有品味的藝術品,就需透過交易,交易就是市場行為,於是「典藏」理所當然的著重藝術市場的報導了。

《典藏》的標準字形確定,經過了三次轉變,試刊號選用了唐代僧人懷仁《集王聖教序》中的「典」、「藏」二字,出刊後效果不如預期,於是緊急商請李蕭錕老師從刊名字體到封面設計一起規劃,整體視覺頗為當代,於創刊號啟用。1993年1月第4期開始,為擴展較為寬廣的讀者認知,敲定沿用至今的「典藏」標準字形,此二字皆出自唐代大書法家褚遂良的《雁塔聖教序》。也許,曾經或如今任職於《典藏》的朋友說不定多半未知此來歷。

(完整圖文請見《典藏.古美術》第362期11月號〈典藏30年.往事不必如煙〉,作者:熊宜敬)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博客來
蝦皮
UDN電子雜誌
讀墨電子雜誌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FaceBook
Instagram

熊宜敬( 2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