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屬於台灣在地的理論該如何產生?」王聖閎近年思考理論內生式的可能性,其中一個方向的答案是「要從作品裡找」。他認為評論者有...
作為約翰.巴爾德薩里(John Baldessari)遺產的獨家代理畫廊,總部設於柏林的施布特.瑪格畫廊(Sprüth ...
近幾年,台灣當代藝術領域開始有許多跨學科的藝術展呈出現,經常需要的不單只是視覺藝術領域的專業,而是必須和跨學科的專業工作...
「屬於自己的評論語言為何?」藝術評論總是在梳理藝術家創作中比較創造性的一面,藝術家當然可以反問評論者「在你文字中比較具創...
《事件現場製造》如同許哲瑜與陳琬尹先前合作的作品,總在回探已成為公眾記憶的歷史事件之餘另闢蹊徑,乍看在處理圍繞著事件與人...
近三年來,台灣觀眾極可能在表演的節目單上,注意到一個新職稱「戲劇顧問」。當今台灣大多數的戲劇顧問皆非受構作學程訓練而來,...
陳智權(Aka Chen)的設計作品〈木蘭〉,更受到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
1949年出生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的安妮.萊博維茨(Annie Leibovitz),是當今最知名的肖像攝影師之一,自197...
橫跨影像、裝置、戲劇的日本當代藝術家柳美和(Miwa Yanagi)受台日文化交流計畫「TAIWAN NOW」之邀,為即...
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日前公布「蔓生:撒古流」(Kinerapan: Right of Crawling)的主題,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