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評論的「挑戰」】如何顧問?怎麼構作?戲劇顧問的工作樣態
近三年來,台灣觀眾極可能在表演的節目單上,注意到一個新職稱「戲劇顧問」。當今台灣大多數的戲劇顧問皆非受構作學程訓練而來,...
神形一瞬凝成光,專訪Aka Chen談純鈦珠寶藝術創作
陳智權(Aka Chen)的設計作品〈木蘭〉,更受到英國維多利亞與亞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
使用攝影的觀念藝術家:美國肖像攝影巨匠安妮.萊博維茨
1949年出生於美國康乃狄克州的安妮.萊博維茨(Annie Leibovitz),是當今最知名的肖像攝影師之一,自197...
打通視覺藝術與民間藝能的層層光譜:專訪柳美和談台日合創當代歌仔戲《阿婆蘭Aphrodite》
橫跨影像、裝置、戲劇的日本當代藝術家柳美和(Miwa Yanagi)受台日文化交流計畫「TAIWAN NOW」之邀,為即...
蔓生的權利,南瓜的精神:專訪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及策展人派崔克.佛洛雷斯
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日前公布「蔓生:撒古流」(Kinerapan: Right of Crawling)的主題,又...
從「2021白晝之夜」的「線上感」,重省大型節慶展會的未來轉型
無論線上遊程或城市行動,「白晝之夜」在林昆穎的領軍下,確實愈發從集體群聚聚焦至個人體驗。倘若對照本活動的一大重點——在黑...
跨界共製的泛音:專訪「2021 C-LAB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計畫統籌黃意芝及藝術家豪華朗機工
從本月即將推出的第二屆「C-LAB聲響藝術節」,我們確實已可愈發清晰地看到,在面對內外重重挑戰之際,臺灣聲響實驗室並未落...
反思「綠島人權藝術季」:綠島觀點
當代藝術創作與本島庶民生活之間的關係,始終是「綠島人權藝術季」難以迴避的問題意識。尤其,當綠島居民不再只是被動觀看的接收...
ART TAIPEI 2021重頭戲「ART POWER」專區迎戰:專訪10大畫廊窺探本次參展戰略
第28屆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 2021,簡稱「ART TAIPEI」)的重頭戲「ART POWER」...
對的人、對的時局:《甘露水》無條件捐贈,張家兩代人,見證臺灣的善良與韌性
黃土水學習木刻佛雕出身,但在赴日留學後,他接受日本風起雲湧,來自西方的養分。從1915年赴日到1930年病逝,15年的學...
文章導覽
1
...
7
8
9
10
11
...
16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