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科技和網路的烏托邦神話與敵托邦現實 ——瑪切拉・利斯塔(Marcella Lista)和佛羅里安・艾布納爾(Florian Ebner)談龐畢度中心黑特・史德耶爾回顧展「我會活下去」
現年55歲的德國藝術家、導演、理論家暨作家黑特・史德耶爾(Hito Steyerl)在龐畢度中心的大型個展,在新冠疫情影...
【NFT專題】洪司丞 IOYOI:NFT藝術在人們思維模式的變化下茁壯
洪司丞堅信經過時間的淬煉和技術的變革下,加密藝術世界總會和當代藝術圈產生交集,也期盼有更多當代藝術家能加入NFT的隊伍中...
【NFT專題】泡沫化了嗎?專家來解惑:Jcard談藝術產業與NFT的初貌,與Lootex的生態觀察
目前與藝術產業相繼出現合作的火花,國內平臺Lootex以及Jcard他們是如何與藝術產業合作?NFT又能解決藝術產業什麼...
台新藝術獎回顧:從觀察人來看「幕內」的台新藝術獎
在第19屆台新藝術獎得主出爐前夕,本刊特別採訪擔任此次提名觀察人的王柏偉與高俊宏,分享他們提名台新藝術獎的作品與討論台新...
當生物醫學研究浸入藝術:藝術家羅詠茵的創作路徑
輔大醫院邀請羅詠茵創作時,她思考著作品除了表達自身的創作風格之外,更要符合展示場域的調性,因此她想起自然景象能給予觀者平...
文資的華麗轉身—專訪凌宗魁,從大阪商船臺北支店到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近年有越來越多文化資產做為再利用的物件時,被期待跟以前不一樣的空間機能,其實必然會面臨原本建築設計不符合當代的使用需求,...
創造不朽精神之微觀世界:專訪《青春不朽》導演林君昵、黃邦銓
我們這次選擇用8mm底片呈現《少女》胸像的修復過程,並使用大量特寫鏡頭,就是希望呈現無法再被放大的粗糙的畫面顆粒組構下,...
現況.侷限.潛能── 與專家對話NFT
本月的專題「當沖藝術?NFT熱潮」中,除了簡要說明NFT目前的發展,也思考藝術跟NFT之間還能有什麼對話關係。因此,就研...
從「獎」到「展」,從在地到國際的轉型:桃美館館長劉俊蘭談「桃源國際藝術獎」
桃園市立美術館於2018年1月1日成立並接手該獎之辦理後,去年首度大幅轉型為「桃源國際藝術獎」,對國內外藝術家徵件,並於...
探雙清館/30古吧,新賞喜馬拉雅文物:專訪雙清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洪紹凡
《雙清年鑑(30古吧)》帶來古文物的觀賞視覺新氣象,具體而微地展現出洪三雄逾30年的收藏,其中的唐卡、喜馬拉雅佛教藝術與...
文章導覽
1
...
9
10
11
12
13
...
16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