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科技和網路的烏托邦神話與敵托邦現實 ——瑪切拉・利斯塔(Marcella Lista)和佛羅里安・艾布納爾(Florian Ebner)談龐畢度中心黑特・史德耶爾回顧展「我會活下去」
現年55歲的德國藝術家、導演、理論家暨作家黑特・史德耶爾(Hito Steyerl)在龐畢度中心的大型個展,在新冠疫情影...
【NFT專題】洪司丞 IOYOI:NFT藝術在人們思維模式的變化下茁壯
洪司丞堅信經過時間的淬煉和技術的變革下,加密藝術世界總會和當代藝術圈產生交集,也期盼有更多當代藝術家能加入NFT的隊伍中...
【NFT專題】泡沫化了嗎?專家來解惑:Jcard談藝術產業與NFT的初貌,與Lootex的生態觀察
目前與藝術產業相繼出現合作的火花,國內平臺Lootex以及Jcard他們是如何與藝術產業合作?NFT又能解決藝術產業什麼...
台新藝術獎回顧:從觀察人來看「幕內」的台新藝術獎
在第19屆台新藝術獎得主出爐前夕,本刊特別採訪擔任此次提名觀察人的王柏偉與高俊宏,分享他們提名台新藝術獎的作品與討論台新...
當生物醫學研究浸入藝術:藝術家羅詠茵的創作路徑
輔大醫院邀請羅詠茵創作時,她思考著作品除了表達自身的創作風格之外,更要符合展示場域的調性,因此她想起自然景象能給予觀者平...
文資的華麗轉身—專訪凌宗魁,從大阪商船臺北支店到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近年有越來越多文化資產做為再利用的物件時,被期待跟以前不一樣的空間機能,其實必然會面臨原本建築設計不符合當代的使用需求,...
創造不朽精神之微觀世界:專訪《青春不朽》導演林君昵、黃邦銓
我們這次選擇用8mm底片呈現《少女》胸像的修復過程,並使用大量特寫鏡頭,就是希望呈現無法再被放大的粗糙的畫面顆粒組構下,...
現況.侷限.潛能── 與專家對話NFT
本月的專題「當沖藝術?NFT熱潮」中,除了簡要說明NFT目前的發展,也思考藝術跟NFT之間還能有什麼對話關係。因此,就研...
從「獎」到「展」,從在地到國際的轉型:桃美館館長劉俊蘭談「桃源國際藝術獎」
桃園市立美術館於2018年1月1日成立並接手該獎之辦理後,去年首度大幅轉型為「桃源國際藝術獎」,對國內外藝術家徵件,並於...
探雙清館/30古吧,新賞喜馬拉雅文物:專訪雙清文教基金會執行長洪紹凡
《雙清年鑑(30古吧)》帶來古文物的觀賞視覺新氣象,具體而微地展現出洪三雄逾30年的收藏,其中的唐卡、喜馬拉雅佛教藝術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