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詔藝之眼】讓哥吉拉告訴你那些「不願面對的真相」:專訪藝術家曾慶強
這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家,朋友都暱稱他「Rex」(這個單字在現代英語中已成為「暴龍」的同義字,也正是近半世紀來最受矚目的...
魔術、劇場與電子時代:湯尼.奧斯勒的奇幻世界
美國錄像藝術先鋒湯尼.奧斯勒(Tony Oursler)此次於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的「黑盒:幻魅於形」是其於亞洲首度最完整...
以吟遊的插畫讀透土地的淵博─專訪種籽設計的森林品牌工法
種籽設計總監淦克萍提到,在與林務局合作前,其實種籽設計非常少與公部門合作,但確定與林務局合作的初始,她即是將林務局當一個...
【藝術家的自我復刻專題】再會,從此離去, 但仍是條野狗:高俊宏專訪
高俊宏於同年底出版了新書《拉流斗霸:尋找大豹社事件隘勇線與餘族》,細細梳理著自身與近年泰雅族後代的緊密互動關係,清楚昭示...
【藝術家的自我復刻專題】拒絕遺忘,確定失落:黎煥雄專訪
我們究竟期待一個怎麼樣的復刻,指引劇場持續逃逸的路徑?或許在審視前,實有必要重新追索黎煥雄與新世代之間的合作軌跡,理解他...
拉烏爾.德.凱澤:追求繪畫過程中的不可預見性
2012年10月,比利時畫家拉烏爾.德.凱澤(Raoul De Keyser)過世時,同樣出身法蘭德斯地區(Flande...
北美館「法人化」必須審慎延遲評估—林平卸任前談「庫房」與「園區擴建案」的棘手難題
臺北市立美術館前任館長林平認為綜觀以目前現實來看,臺灣美術館行政法人制度的成熟,應還需要一些時間的等待,才可能更健全化適...
吳明哲:藝心亦醫,收藏是人文與情懷的世代傳遞
吳明哲走過6年的藝術收藏路,他領悟出一套獨特的心法——做收藏應該要主動發現、挖掘藝術家,藉由自己的喜好與品位,建構出自己...
藝術家歷經生死交關後的淬煉:「造山」魏瑋廷個展
藝術家魏瑋廷於台南索卡藝術中心舉行個展「造山」並展出新作「業火」系列
專訪「蛆;菌」:在無聊城市開一個兔子洞
「蛆;菌」帶著那些世代共有的精神雜訊,作為創作者、空間經營者、普通人,以連結為想望,在臺中老房內做出無聊之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