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成為橋樑:立木畫廊香港總監田鎧如,談台北季節性空間
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於台北開設的季節性空間(pop-up space)將在近期開幕,該展覽空間位於台...
她/他是本島來的駐村藝術家:「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的「藝術現場」辯證
相較於國內外其他進駐選項,登島進駐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在地連結之彰顯與人權議題之回應,更隱含著一股逃離的拉力,牽動著本外島過...
品紙人的非典型收藏:恆成紙業「散落物 memento」與當代藝術對接的小路
靠近藝術有一百種方法,收藏是一種,合作是一種,創造文化產業人脈的交錯是一種,雖然他暫時放下做為專業攝影師的夢想,但他內在...
暗夜之光:塩田千春談創作與生命
臺北市立美術館「塩田千春 : 顫動的靈魂」將兩年前於日本森美術館舉辦的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生涯大展原...
科技和網路的烏托邦神話與敵托邦現實 ——瑪切拉・利斯塔(Marcella Lista)和佛羅里安・艾布納爾(Florian Ebner)談龐畢度中心黑特・史德耶爾回顧展「我會活下去」
現年55歲的德國藝術家、導演、理論家暨作家黑特・史德耶爾(Hito Steyerl)在龐畢度中心的大型個展,在新冠疫情影...
【NFT專題】洪司丞 IOYOI:NFT藝術在人們思維模式的變化下茁壯
洪司丞堅信經過時間的淬煉和技術的變革下,加密藝術世界總會和當代藝術圈產生交集,也期盼有更多當代藝術家能加入NFT的隊伍中...
【NFT專題】泡沫化了嗎?專家來解惑:Jcard談藝術產業與NFT的初貌,與Lootex的生態觀察
目前與藝術產業相繼出現合作的火花,國內平臺Lootex以及Jcard他們是如何與藝術產業合作?NFT又能解決藝術產業什麼...
台新藝術獎回顧:從觀察人來看「幕內」的台新藝術獎
在第19屆台新藝術獎得主出爐前夕,本刊特別採訪擔任此次提名觀察人的王柏偉與高俊宏,分享他們提名台新藝術獎的作品與討論台新...
當生物醫學研究浸入藝術:藝術家羅詠茵的創作路徑
輔大醫院邀請羅詠茵創作時,她思考著作品除了表達自身的創作風格之外,更要符合展示場域的調性,因此她想起自然景象能給予觀者平...
文資的華麗轉身—專訪凌宗魁,從大阪商船臺北支店到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近年有越來越多文化資產做為再利用的物件時,被期待跟以前不一樣的空間機能,其實必然會面臨原本建築設計不符合當代的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