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機構如何實驗,「藝術家進駐工研院」談跨域合作的方法論
「Arts@ITRI藝術家進駐工研院」今年計畫已邁入第二屆,獲選的進駐藝術家計畫共有四組,包含:黃偉軒《光景考現》、謝...
電影是匯聚情感的行星: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記憶》坎城訪談
我們於坎城影展放映《記憶》後,採訪了阿比查邦。訪談中他談及「遠離泰國」的選擇、本片與舊作的關聯、創作中總是若即若離的佛學...
一個經濟學家眼中的亞洲藝術市場發展——克萊兒.麥坎安德魯專訪
每年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期間,巴塞爾與瑞士銀行(UBS)均會協同著名藝術經濟學家克萊兒.麥坎安德魯(C...
疫情下的表演藝術扶植協作及國際交流的施與受:專訪愛丁堡藝穗節臺灣季策展人葉紀紋
在「連結臺灣」(Connecting with Taiwan)的主題下,葉紀紋將「臺灣季」定位為一個文化部設在愛丁堡、面...
風土之情:席德進的藝術傳奇
1981年因胰臟癌逝世的藝術家席德進,離世已40年,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將在疫期過後展開。
攝影訪談輯3─黃建亮
黃建亮作品由是從地誌攝影更深入所謂的「景觀社會」。透過這些外部的、宏大的觀察,黃建亮最終凝視的是台灣。但相對於同代攝影家...
成為橋樑:立木畫廊香港總監田鎧如,談台北季節性空間
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於台北開設的季節性空間(pop-up space)將在近期開幕,該展覽空間位於台...
她/他是本島來的駐村藝術家:「2021綠島人權藝術季」的「藝術現場」辯證
相較於國內外其他進駐選項,登島進駐的重要性不僅在於在地連結之彰顯與人權議題之回應,更隱含著一股逃離的拉力,牽動著本外島過...
品紙人的非典型收藏:恆成紙業「散落物 memento」與當代藝術對接的小路
靠近藝術有一百種方法,收藏是一種,合作是一種,創造文化產業人脈的交錯是一種,雖然他暫時放下做為專業攝影師的夢想,但他內在...
暗夜之光:塩田千春談創作與生命
臺北市立美術館「塩田千春 : 顫動的靈魂」將兩年前於日本森美術館舉辦的塩田千春(Chiharu Shiota)生涯大展原...
文章導覽
1
...
8
9
10
11
12
...
16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