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跟隨經濟發展的藝術市場——專訪藝術經濟學家克萊兒.麥坎安德魯與瑞銀集團台灣區總經理陳允懋

跟隨經濟發展的藝術市場——專訪藝術經濟學家克萊兒.麥坎安德魯與瑞銀集團台灣區總經理陳允懋

Art Market Alongsid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rview with Art Economist Clare McAndrew and Head of UBS Taiwan Dennis Chen

延續本刊近期對區域藝術市場與全球變遷的關注,我們分別採訪了深諳全球藝術經濟流動與歷史的藝術經濟學者克萊兒.麥坎安德魯(Clare McAndrew),以及瑞銀集團台灣區總經理陳允懋

每年巴塞爾藝術博覽會(Art Basel)期間,巴塞爾與瑞士銀行(UBS)均會協同著名藝術經濟學家克萊兒.麥坎安德魯(Clare McAndrew)發表前一年度的藝術市場研究報告,除了整理分析現今現象,同時提出可能的發展趨勢觀察。延續本刊近期對區域藝術市場與全球變遷的關注,我們分別採訪了深諳全球藝術經濟流動與歷史的藝術經濟學者克萊兒.麥坎安德魯(Clare McAndrew),以及瑞銀集團台灣區總經理陳允懋,邀請他們與我們分享其所觀察的亞洲藝術市場變貌。

一個經濟學家眼中的亞洲藝術市場發展—克萊兒.麥坎安德魯訪談

藝術經濟學家克萊兒.麥坎安德魯。(克萊兒.麥坎安德魯提供)

亞洲藝術市場的板塊移動

亞洲,目前有許多在香港及北京以外的藝術市場活動在發生,如首爾等許多地方正在挑戰香港的地位,而許多畫廊都開始往亞洲移動,加上亞洲市場的全球總額佔比也在迅速的增長中,因此我(麥坎安德魯)認為亞洲會有一段長期的發展趨勢,而這一切必將精彩可期。

中國,基於銷售規模、場地、銷售價格以及如香港、北京等主要拍賣的銷售,依然會是亞洲的主要市場。從另一個角度看,由於印度及其他地區的高財富淨值人口正在成長,因此會有些有趣的趨勢發生。然而,他們會傾向於在當地購買價格較低的、較為地方性的作品,與此同時,在主要市場進行高價的消費,例如香港、倫敦以及紐約。高財富淨值的收藏家,儘管財富可能集中於特定地區,消費卻是非常的全球化。

雖然市場會隨著資金流動,但財富並非發達藝術市場的唯一前提。構成全球主要樞紐藝術市場,有三個基本構成條件,首先是財富;與此同時還要具備相當程度的文化軟硬體基礎建設、畫廊、拍賣公司、藝術專業人士,例如鑑價專家,這些構成了藝術市場的運轉機制,而一定程度上這需要足夠的歷史時間去發展,第三個條件是:行政監管架構。因此,一個藝術市場樞紐的城市,可以讓產業更容易進、出口與營運、不能有過高的稅額及繁雜的行政管理規費等,並且還是收藏家想去的好地方,這也是為何香港一直是個全球中心的原因,它在這三個條件上都具備了相當的優勢。財富、藝術交易與行政監管同等重要,要成為如香港、倫敦或紐約這樣的全球樞紐地位,必需要同時擁有上述的三條件。從上述條件看,首爾十分值得期待,首爾沒有進口增值稅,他們對於55,000美金以下的交易不課稅,所以斐列茲藝博會(Frieze Art Fair)已經宣佈要在2022年進入首爾。上述條件正是藝術市場會轉移的原因,1950年代當藝術市場從巴黎轉向倫敦與紐約時,恰恰就是因為重稅與監管的問題,因此那些成為中心的都是最能保持二者十分良好平衡的城市,而這也是未來我們要做得最好的部分。

首爾於亞洲藝術市場的重要性逐漸上升,斐列茲藝博會(Frieze Art Fair)也於近期宣佈在2022年進入首爾,圖為2021年紐約斐列茲藝博會現場。(斐列茲提供)

後疫情時代的產業轉變

關於後疫情期間全球與在地藝術市場的變化,我認為復甦大概要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收藏家再次回到市場,例如人們已經在網路上進行藝術消費。第二個階段則是聚焦於區域地方性的商業及服務,由於人們無法自由旅行,因此收藏家們會尋求更為在地性的商品與服務。事實上,人們參觀在地畫廊是一個非常正面的轉變,就像倫敦的畫廊週相較於去一兩天就離開的藝術博覽會,人們參訪的時間更長,期間有更多的活動。除了疫情外,還有很多對藝術市場全球化旅行的可持續性及對環境影響的擔憂,這是一個人們重新評估這些事情的機會。然而第三階段依然會回到全球化的狀態,藝術市場的核心在於跨越以及突破文化疆界,並且探索與分享文化的差異。當然,收藏家再次回到地方性的藝廊是正面的,畢竟我們已經太過全球追著博覽會跑了。儘管如此,我確實認為,終將會回到更聚焦於全球的狀態。

藝術市場一直是超級明星贏家通吃的市場,而且人們關注、購買相同作品是當代全球化的一個特點。對於很多收藏家來說,這是大額度非常態性的消費,他們可以花很多時間考慮和研究市場,並在他們購買時試圖找到市場或另一種降低風險的方法,做他們認為其他成功收藏家正在做的事情。我認為這傾向確實助長了每個人都專注於同一位藝術家的超級明星現象,亦即人們只購買其他人正在購買的東西。疫情使人們更加傾向於規避風險,當一切都非常不穩定時,市場顯然有大事要發生而且變得難以維持,你會看到更多大型畫廊與較小的畫廊之間垂直合作展覽及其他事物。事實上,所有我參加的畫廊會議和活動關鍵主題之一便是,藝術市場其結構頭重腳輕的危險,這個問題並不是去年才出現的,它一直在持續。我認為最大的壓力往往出現在市場的中間階層,因為較小的畫廊非常靈活,成本低且作品價格合宜,但中型畫廊的經營壓力大,尤其是他們的藝術家離開去更大的畫廊時更感焦慮,畢竟參加的很多博覽會都有很高的管理費用。這是市場上一個敏感固著且持續存在的問題,市場的中間部分很難獲得關注,它沒有想像中那樣能產生那麼多的話題。事實上,去年富人們,特別是非常富有的人變得更加富有,所以,那些為真正的超高淨值人士服務的畫廊,確實在這一年中倖存下來,因為這些人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擁有更多的錢和更多的時間來購買藝術品。但是,中型畫廊確實受到了擠壓,不幸的是,他們能做的應變最少,在困難時期如果存在不確定性,他們往往會在這種經濟中表現得最差。台灣儘管並不是沒有大型畫廊,但是台灣大部分的畫廊老闆經營的都是中等規模的畫廊,因此在全球脈絡下容易受到衝擊。

2021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Art Basel Hong Kong)現場。(攝影/鄭晴韻)

數位與新技術的影響

首先,畫廊尤其是拍賣行,在數位佈局上比大家預期的要好得多。特別是在下半年,他們推出了很多非常成功的網路策略,產業在營運上改變了很多面向。即使這不是一簇可及的事情,但我認為將來畫廊會需要有成功的線上和離線策略。在網路領域,有些畫廊非常先進,已經有些人在做令人驚嘆的線上展廳,電子商務不僅是在線銷售而已,還有諸如線上通訊等功能,整個市場都在以一種非常快速的步伐進步。

另外,我認為人們真的重新思考了所有藝術博覽會和其他類型的展覽活動的重要性。我想,在未來可能會看到更少的展會,但計劃會有更多的想法,並且如果你不在那裡,你也可以通過更有體驗意義的數位連結方式,所以規模可能會更小,但對於身處其中的人來說也許更特別,而不是像擁擠的人群擠進一個小空間而你看到的只是那種匆匆忙忙的人。所以展覽活動的組織方式會更加深思熟慮,並且使網路參與者的體驗不只是滾動瀏覽圖片的頁面,而是要創造一種僅管你是在網路上參與活動,但實際上真的感覺到還有許多可能性,還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在數位領域等待發生,我認為這些都將會發生,但尚需要幾年時間才能實現。

將疫情視為機遇

雖然對許多人來說,無論是商業上還是個人和社會上,這是非常困難的一年,但對畫廊而言有這麼一段時間真是太好了,我認為有些業者確實有時間來反思一些商業行為。我和亞洲、紐約和世界各地的很多畫廊都談過,他們也確實評估了他們的成本結構。他們去年的銷售額不高,但不少畫廊的利潤和過去一樣或者略低,他們意識到通過減少旅行成本或評估促銷方法來減少成本是可能的。例如,不舉辦大型開幕派對活動可以顯著降低成本。因此,我認為重要的是若沒有像去年那樣因疫情而出現停滯,反而很難有所改變。好消息是事情正在好轉。我剛剛分析了今年前五個月主要拍賣行的拍賣數據,相較於2019 年僅有微幅下降。這表示,今年有很多活動正在進行,這顯示了業界熱切地要讓產業再次活絡。因此,即使對於許多企業來說依舊困難,但我認為,無論如何長遠來看,某些發展和情形最終會使他們受益。

數據裡的亞洲藝術市場—陳允懋訪談

瑞銀集團台灣區總經理陳允懋。(陳允懋提供)

於全球廣泛支持贊助藝術活動,瑞士銀行除了提供高凈值客戶專業的藝術法律與收藏管理等服務,本身也是今日最重要的企業藝術收藏擁有者之一。瑞銀如何扮演藝術投資或資產管理的身分令人好奇,但瑞銀特別表達:基於藝術市場的公開數據非常有限且不透明,瑞銀並不認為藝術是一般意義上的投資或資產類別,所以並不提供藝術投資服務。必須注意的是,以下回應並不反映瑞銀的客戶,而是指瑞銀和Arts Economics為巴塞爾藝術展和瑞銀全球藝術市場報告進行的高淨值(High Net Worth,HNW)收藏家調查的結果。

《典藏.今藝術&投資》(以下簡稱典藏):不同年齡層及行業別的收藏家,其品味上是否有鮮明的差異?諸如KAWS等潮藝術的創作者或如赫斯特(Damian Hirst)等YBA世代的藝術家,是否其主要的收藏群有明顯的行業別或者年齡層差異?

陳允懋(以下簡稱陳):與其他市場相比,亞太地區的收藏家其收藏中在世藝術家作品佔比最高,其中以新加坡(56%)和香港(58%)佔比最高,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比例則為50%,這顯示了收藏家支持一級市場的作品,而這是一個正面現象。這和我們對瑞銀藝術收藏的使命相同,因為我們在一級市場上購買並收藏在世藝術家的作品,直接支持藝術家和畫廊。另外,女性收藏家也有所增加,其支出比男性同行高13%。瑞銀2020年億萬富翁報告發現,全球女性億萬富翁的資產增長了四分之一以上,達到2,699億美元,這主要得益於亞洲的進步。亞太地區的女性億萬富翁從2013年的26位增加到68位,增加了一倍多,是全球增長最快的,而其中超過一半(62%)是企業家。

瑞銀集團是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重要的合作夥伴,圖為2019年首屆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現場。(台北當代提供)

典藏:從瑞銀長期的觀察中,亞洲的藝術市場是否還處於成長期?亦或者,已經進入穩定期?

陳:從巴塞爾藝術展和瑞銀全球藝術市場報告的結果顯示,2020年,大中華區佔20%的比例(比2019年增長2%)僅次於美國,重新成為與英國並駕齊驅的全球第二大藝術市場(42%)。大中華區也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的公開拍賣市場,佔銷售總額的36%(比2019年增長7%),並且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拍賣市場中佔有領先的銷售額份額。大多數亞太地區高淨值收藏家對今年全球藝術市場的表現持樂觀態度。也有積極訊號表明全球經濟伴隨著新商機的創造步伐而加快復甦步入正軌。

典藏:從瑞銀所服務的客戶,是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發現某種藝術品味的趨勢(最熱門收藏的類型)?又或者可以推論新興藝術市場的所在(新藏家成長多的地方)?

陳:新趨勢之一是線上銷售額不斷增長,2020年達到124億美元的歷史新高,是2019年的兩倍。社交媒體繼續成為主要管道,2020年大約三分之一的收藏家通過Instagram購買藝術品。千禧世代的高淨值收藏家也有所增加,他們是2020年支出最高的人,其中30%的人的支出超過100萬美元(嬰兒潮一代的這一比例為17%)。


本文原刊載於《今藝術&投資》2021年8月號347期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更多今藝術&投資最新消息】

Facebook

這張圖片的 alt 屬性值為空,它的檔案名稱為 221653830_4816149958419300_468832519133524861_n.jpg
朱貽安(Yian Chu)( 129篇 )

大學學習西班牙文,後修讀中國藝術史,有感於前生應流有鬥牛士的血液,遂復研習拉丁美洲現代藝術。誤打誤撞進入藝術市場,從事當代藝術編輯工作。曾任《典藏投資》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企劃主編,現為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