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期
上海式時間機器:一段虛構的對話
2000年11月的某一天,正值第三屆上海雙年展期間,我坐在南京西路的上海美術館舊館門口,手裡拿着藝術家章清的作品—一份雙...
另一種疫年記事:格雷格.博多維茨的藝術與愛滋平權運動
「個人的歷史作為敘事的方法,而這些故事也被他人所經驗著」(Personal history as a way to te...
疫情蔓延時的多元生命力 第19屆台新藝術獎 決選委員觀點
劇場導演黎煥雄此次擔任台新獎決選團主席,綜合觀察今年愈來愈多作品呈現出難以用經典類型來區分的多元與多層次特性,並在跨域創...
跟隨經濟發展的藝術市場——專訪藝術經濟學家克萊兒.麥坎安德魯與瑞銀集團台灣區總經理陳允懋
延續本刊近期對區域藝術市場與全球變遷的關注,我們分別採訪了深諳全球藝術經濟流動與歷史的藝術經濟學者克萊兒.麥坎安德魯(C...
用VR說動人故事:黃心健持續讓世界看見台灣
黃心健說到:「就本質而言,VR是個相對民主的藝術媒介,創作者和觀眾的權力某種程度上是相當的;而在疫情期間,我們更看到了V...
收藏與投資價值與價格的基本概念(二)
累積藝術史的基本概念對收藏家也至關重要,因為這是少走冤枉路、少花冤枉錢的前提,有了對藝術史的基本認識,才能避免心中無數地...
疫情見人性
任何藝術表演,每一場從編創、製作、排練到演出,都需要漫長的時間、繁雜的人力和充足的資金。而且,還得在不斷籌劃、訓練、排演...
超以象外:論王雅慧「大象奏鳴曲」的瞬勢影像
時至今日,若論及錄像藝術在台灣的發展,近40年來分別於論題表述、美學技藝乃至媒介轉型等面向上的變革可謂變化多端,面貌多元...
吳松妹—「芝山巖合祀」中的台灣教師
吳松妹身後留下的不只他的繪畫,還有他曾經作為教師的身份,吳松妹在1932年的「芝山岩祭典」中留下了名字,以及生平略介。吳...
關於謝春德
看過許多謝春德老師的作品,也與他淺淺地聊天過,人如其作品,屬於他的表達都有著欲言又止、同時存在許多可能。對於一個生命當下...
文章導覽
1
2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