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疫情見人性

疫情見人性

The Pandemic Reveals Human Nature

任何藝術表演,每一場從編創、製作、排練到演出,都需要漫長的時間、繁雜的人力和充足的資金。而且,還得在不斷籌劃、訓練、排演的循環中拚命付出,才能在不可知的未來找到演出的機會與舞台,以維生與發展。一旦停演,不僅已經付出的心血全部泡湯,緊接著劇團的支出、協力廠商及演藝人員的開銷,又該如何應付?尤其,摸不著邊際的未來演出計畫無法開展,更讓坐困愁城的情境無從逆勢翻轉!

今年台灣疫情的惡化,造成社會各層面相當大的震撼與影響,處在新冠肺炎病毒的威脅下,一切無不變了調。我向來喜歡藝文,也支持藝文活動不遺餘力,所以更關心藝文與表演團體在如此炎炎夏日卻酷似寒冬中如何應對?藝術文化這個行業,其特質就是「衰於百業之先、興於百業之後」。儘管有那麼多藝文工作者都在為藝文界守住元氣而千方百計奮力維生,可是去年迄今,展演一度停擺,短期解禁之後,現在又陷入停展禁演的困境。舊傷尚未療癒,新創傷又加劇摧殘,一波波折騰,使得原本就比較弱勢的這一群朋友,恐怕要面對更大的衝擊與挑戰。

去年6月6日,綠光劇團和紙風車所屬團隊的倉庫發生大火。本來因疫情停演而沒了收入、丟了積蓄,不幸又碰上火災,家當全毀、心血成灰,可說雪上加霜。可是,他們仍然咬牙舉債借款,勉強在克難中成功製作了紙風車的《雨馬》和綠光的《結婚辦桌》初試啼聲。沒想到疫情又突然惡化,演出再度被迫全面停止。面對如此劇變,無奈之情豈可言喻?「正當希望可以稍為化解一些去年龐大無解的損失,同時也可以再啟動我們服務孩子的公益演出,沒想到希望全化為烏有……」從來不輕吐脆弱之言的紙風車執行長李永豐欲語又止,這次在他一向堅毅的面容上,湧現了一片百般無助的神情。

任何藝術表演,每一場從編創、製作、排練到演出,都需要漫長的時間、繁雜的人力和充足的資金。而且,還得在不斷籌劃、訓練、排演的循環中拚命付出,才能在不可知的未來找到演出的機會與舞台,以維生與發展。一旦停演,不僅已經付出的心血全部泡湯,緊接著劇團的支出、協力廠商及演藝人員的開銷,又該如何應付?尤其,摸不著邊際的未來演出計畫無法開展,更讓坐困愁城的情境無從逆勢翻轉!表演團體家大業大的艱難,固然可想而知,而表演藝術工作者單薄無依的困境,更是難以想像。在疫情對文化藝術工作者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嚴重危害的當下,試問什麼人及時給予關懷?適時伸出援手?

國家兩廳院在5月13日重啟了「雨天,我們撐傘」方案,其售票系統接受代售節目主辦單位的申請委託,開放觀眾可以將票券的現金退款轉捐給原主辦單位,也可以用直接捐款方式表達支持藝文活動的愛心。此舉令我十分感佩,在沉悶抗疫的黑暗時刻裡,彷彿見到一絲微弱卻意義不凡的溫暖亮光。可喜的是,文化部也在今年6月間推出「藝文紓困4.0」專案,針對受創於疫情而發生營運困難的產業及自然人進行紓困、補助,立法院並於6月14日通過特別預算案,文化部也著手受理申請作業中。雖然挹注金額不多,但在疫情嚴峻、生活困頓的時刻,總算給了藝文工作者注入些許略獲喘息的滋養和堅持的勇氣。

當6月14日立法院臨時會討論「藝文紓困4.0」專案時,針對此一特別預算案,竟有葉毓蘭、林思銘、鄭正鈐及李德維四位立委聯名提案「刪減文化部編列補助費用的3億9047萬5000元」。其中李、鄭兩位居然還是「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委員。雖然這個提案後來並不成立,但讓人驚訝遺憾的是,這些對藝文生態及工作者的困境冷感甚或渾然不知的「中央民意代表」,奈何忍心輕率地把藝文業者當作政治祭品?

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巴可(Lawrence S. Bacow)曾公開強調:「新冠肺炎是在考驗困境中人性的善良與關懷。希望大家能夠展現最佳品格……關懷社會中之弱勢族群」。我也始終堅信,疫情的無情可以讓我們更加有情。儘管美中不足的事難免有之,但我讚美並支持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朱宗慶倡議的「雨天撐傘」義舉,即使是點滴心意,都將化為及時暖流。


本文原刊載於《今藝術&投資》2021年8月號347期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更多今藝術&投資最新消息】

Facebook

洪三雄( 9篇 )

雙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