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情人禮物怎麼送?談談中國古代定情信物

情人禮物怎麼送?談談中國古代定情信物

愛情,自古即是人類恆遠追求的題材,每當兩情相悅,常以物定情,相互餽贈物品作為兩人愛情的憑證。贈物承載了奉獻、信任等精神,而依託物將永恆性的理念具象化,不僅象徵贈送者對愛情的忠貞,也可表達對戀人的思念。

我出東門遊,邂逅承清塵。
思君即幽房,侍寢執衣巾。
時無桑中契,迫此路側人。
我既媚君姿,君亦悅我顏。
何以致拳拳?綰臂雙金環。
何以道慇懃?約指一雙銀。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何以致叩叩?香囊繫肘後。
何以致契闊?繞腕雙跳脫。
何以結恩情?珮玉綴羅纓。
何以結中心?素縷連雙針。
何以結相投?金薄畫搔頭。
何以慰別離?耳後玳瑁釵。
何以答懽悅?紈素三條裾。
何以結愁悲?白絹雙中衣。
─(東漢)繁欽《定情詩》(節錄)

愛情,自古即是人類恆遠追求的題材,每當兩情相悅,常以物定情,相互餽贈物品作為兩人愛情的憑證。贈物承載了奉獻、信任等精神,而依託物將永恆性的理念具象化,不僅象徵贈送者對愛情的忠貞,也可表達對戀人的思念。

漢末詩人繁欽《定情詩》一連用了11對問答句子,描寫男女間互贈信物,頻頻指物為誓,以表衷情。詩中寄託愛意與相思之情的禮物,以首飾種類最多,如同現代愛侶常挑選的金銀首飾,象徵著情比金堅,永世不變的浪漫承諾。本文選介詩中的戒指、香囊、玉珮、簪、釵等五類定情信物,這些飾品不僅作為情感傳遞的媒介,時至今日仍歷久彌新。(關於詩中談到的其他定情物,如纏臂金、耳飾、腕飾、同心結等,完整內容收錄在《典藏.古美術》2021年8月號,詳見文末連結。) 

何以道慇懃?約指一雙銀

約指,即戒指,時代較早的戒指大多呈環狀,故又稱指環。早在新石器時代,戒指已在中國出現,此時期不分男女皆可配戴。到了秦漢時期女性廣泛佩戴戒指,至東漢逐漸發展成定情首飾,這種傳達愛慕的首飾在民間年輕男女間廣受歡迎。由文獻記載來看,戒指在中國作為定婚禮物至少在六朝即已形成,《南史.后妃傳》載:「帝贈以金環,納之。」這種禮俗可能源自於域外民族的影響,北宋《太平御覽.服用部二十.指環》引三國《魏略.西戎傳》曰:「大宛國人深目對廁,娶婦人,以金同心指環為聘。」又引《胡俗傳》:「始結婚姻,相然許,便下金同心指環。」至隋唐之後,相贈戒指定情的風氣更盛,隋丁六娘《十索詩》甚至有「欲呈纖纖手,從郎索指環」的描述。由此可見,自古戒指在女子心中便中是很重要的定情信物。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件清《嵌紅寶石金戒指》,為活口,可依指圍調整大小,戒面中心嵌紅色寶石,四周繞小珍珠16顆、大珍珠2顆。戒內側戳印「赤金、永積」。另一件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清《金嵌翠玉雙福戒指》,戒環同為可伸縮,戒面嵌翠玉,周飾繩紋與小金粟粒各一圈,兩側各鐫金蝙蝠,帶有「遍福」寓意。  

左:清《嵌紅寶石金戒指》,最大徑2.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右:清《金嵌翠玉雙福戒指》,全高1.2公分、寬2.1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何以致區區?耳中雙明珠

此處明珠,即指耳飾,如同今日所稱的耳環、耳墜,古時又作瑱、珥、璫。早在先秦時期即有人們配戴耳飾的紀錄,至兩漢逐漸成為女子特有的裝飾,因其受到女性的青睞,許多男性會藉由贈送耳飾向愛人許下誓約。明末清初李漁《閑情偶寄.聲容部.治服第三》便云:「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清代《金纍絲嵌東珠龍首耳墜》為三副一組,乃滿族貴族婦女一耳穿三孔,佩戴三鉗的習俗。其上各纍絲龍首並鑲東珠一顆,龍口下銜珊瑚寶蓋,連綴東珠二顆,間以青金石環,尾端飾點翠花托。東珠在清代諸多飾品材料中被視為品質最高者,僅王公宗室可以配戴,為身分地位的象徵。另一件清同治年間《銀鍍金點翠嵌珠料石如意耳墜》上為點翠鑲珍珠如意首及鉤環,墜珠嵌於纍絲點翠蝴蝶形寶蓋,樣式精美,更有吉祥的寓意。

左:清《金纍絲嵌東珠龍首耳墜》,三副一組(此為其中一副),全高5.4公分、寬1.8公分、大珠徑1.2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右:清同治《銀鍍金點翠嵌珠料石如意耳墜》,長4.1公分、寬1.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國立故宮博物院 Open Data)

何以致叩叩?香囊繫肘後

香囊意為盛香料的小囊,佩於身或懸於帳以為飾物。古時又稱容臭、香包、香纓、香袋、香球等。古人佩戴香囊的歷史可追溯至先秦時代,據《禮記.內則》載:「男女未冠笄者,雞初鳴,咸盥漱,櫛縰,拂髦總角,衿纓,皆佩容臭,昧爽而朝,問何食飲矣。」指的是年輕人早晨向長輩請安時要佩戴香囊以示敬意。

因為香囊乃貼身之物,故逐漸發展成定情信物,在戀人之間被當作禮物贈送。由古至今,香囊材質種類繁多,製作工藝包含絲繡、玉鏤雕、金銀纍絲或點翠鑲嵌等,其造形各異,一般常見圓形、方形、橢圓形、石榴形,主要部分中心多為鏤空,或有中空縮口者,但都必須有孔透氣,內裝香料,以散發香味。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件清代《白玉香囊》,以兩片白玉扁圓形盒相合,盒面鏤雕菊花雙雀紋。玉盒上下加飾穗子,上穗為盤長結及珊瑚扁珠;下穗為珊瑚扁珠、菊花結、紐扣結及流蘇。

清《白玉香囊》,玉盒直徑5.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與香囊相似的,還有一類被稱為荷包之物,其功能為裝零星物品的小包,也被視為古代定情信物之一。其中最著名之例即為乾隆皇帝與富察皇后的故事。相傳,富察皇后曾親自繡了件《火鐮荷包》贈與乾隆,在皇后病故後,乾隆皇帝睹物思人,不僅為其特製漆盒、題識御製詩,並用錦袱包裹,裝入木匣之中層層保護,可見乾隆非常珍視這件荷包。

清《孝賢純皇后繡花卉火鐮荷包》,全長13.4公分、長5.2公分、寬3.6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 

 何以結恩情?珮玉綴羅纓 

《禮記.玉藻》載「古之君子必佩玉」又「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玉作為隨身配飾,且含有溫潤悠遠的寓意,自先秦時期《詩經》中即有將玉作為定情信物,如「彼留之子,貽我佩玖」和「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而「羅纓」則為古代女子出嫁時繫於腰間的彩色絲帶,以示人有所屬。《詩經》載:「親結其縭,九十其儀。」即指古時女子出嫁,母親將五彩絲繩和佩巾結於其身。清聞人倓《古詩箋》中則將「美玉綴羅纓」解釋為「以玉綴纓,向恩情之結」。古代女子為心儀之人的佩玉結綴羅纓,愛戀心意濃厚。

具有情愛之意的玉珮,如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清《白玉雙鳳珮》,雕一組對稱鳳紋,全器呈片狀,中心製有滑軌,可分合為二。

清《白玉雙鳳珮》,全高6公分、長6.10公分、厚0.8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何以結相投?金薄畫搔頭

搔頭,意指簪。據《西京雜記.第二》載:「武帝過李夫人,就取玉簪搔頭。」可知簪即搔頭之別稱。簪成一股,常見材質包含金、玉、牙、玳瑁等,古時無論男女皆會使用簪來固定髮冠,為最基礎的綰髮及裝飾之物。古代男女別離時,常取下簪作為信物,如《漢樂府.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問遺君,雙珠玳瑁簪。用玉紹繚之。」記載男女別離時以鑲嵌著珍珠的玳瑁簪相贈,以表達一片癡心。 

歷代遺留下來的髮簪樣式十分豐富,例如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件清乾隆時期《銅鍍金鑲西洋玻璃花簪》,簪首之飾可能與愛情題材有關。此件髮簪簪首飾一寶瓶,瓶身綴有珍珠,內插兩片小葉,並以一大片掌狀葉為底拖。底拖葉尖飾一蜘蛛,中心以箭形飾鑲嵌紅、藍、白各色玻璃。學者曾指出類似紋樣與騎士裝飾母題或許與神話中愛神邱比特的弓與箭有關,應該是取自西洋成品。

清乾隆《銅鍍金鑲西洋玻璃花簪》,長14公分,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國立故宮博物院Open Data) 

本篇圖文摘改自《典藏.古美術》347期(2021年8月號),原篇名〈問世間情為何物?中國古代定情信物9選〉。七夕鵲橋上,牛郎織女淚相逢;璀璨星空下,癡情兒女長相思。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今夜,聊聊愛的故事吧!欲知更多中國古代的浪漫定情物,還有七夕乞巧節俗、古代書法史裏的愛情面貌、篆刻金石中的心心相印、拍賣場上的經典情書等精彩內容,請參閱本期雜誌「愛為煩惱坑:七夕浪漫藝事談」專題。

更多古代浪漫藝情事,請見《典藏.古美術》347期(2021年8月號)「愛為煩惱坑:七夕浪漫藝事談」專題。

【歡迎掉入愛的煩惱坑!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蝦皮賣場

博客來

UDN電子雜誌

樂天kobo電子雜誌

【更多古美術最新消息】

典藏.古美術FaceBook

葉舜瑜( 12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