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危機中的韌性蛻變,國際文化交流的新典範 Taiwan NOW「合創共製」演進啟示錄

危機中的韌性蛻變,國際文化交流的新典範 Taiwan NOW「合創共製」演進啟示錄

REsilient Transformation Amidst Crisis, New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Evolution of Taiwan NOW's "Co-Production and Co-Creation"

近期即將正式開啟的大型台日文化交流展演專案「Taiwan NOW 」,從完全在東京實體展演的原初企畫,到分別於日、台兩地以及另設線上虛擬展場的有機結合,示範了一個外交層級的跨國合作專案如何受情勢驅動,試圖從深層撬動文化展演形式,朝向後疫情時代可能的新範式蛻變。

一場尚未結束的疫情為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帶來衝擊性的改變,而藝文活動如何在必須與病毒共存的當下與未來持續進行,是一段時間以來全球範圍內沸騰的討論與實驗課題。如果說虛擬空間、線上平台為藝文展演提供了值得長期摸索的替代方案,近期即將正式開啟的大型台日文化交流展演專案「Taiwan NOW 」,從完全在東京實體展演的原初企畫,到分別於日、台兩地以及另設線上虛擬展場的有機結合,示範了一個外交層級的跨國合作專案如何受情勢驅動,試圖從深層撬動文化展演形式,朝向後疫情時代可能的新範式蛻變。

Taiwan NOW為文化部國際文化交流推廣工作中的一環、並由財團法人文化臺灣基金會專案執行,而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則受邀擔任藝術總顧問、總策畫。這樣的規格與規模下,Taiwan NOW從一開始就錨定與2020東京奧運密切聯動:早於疫情爆發之前開始籌備的Taiwan NOW,預期舉辦於奧運會之前,是運動競技之外,日本在文化藝術方面開展跨文化合作、同時台灣也得以展現自身文化各面向之獨特性的舞台。與此同時,日方也以此為緣起而創設Asia NOW合作框架,力求長期推動與更多國家間的國際合作,也更提升在地文化品牌。即便受疫情的巨大衝擊,這一基本結構仍繼續保留。

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林曼麗受邀擔任此次Taiwan NOW計畫總策畫。(財團法人文化臺灣基金會提供)

一以貫之的「合創共製」策略

無論是政策推動還是民間自發,台灣與日本的文化交流悠遠而綿密,當純粹展示自身文化特色這樣的傳統的文化交流模式日漸過時,更具交融性的合作方式呼之欲出。在接受本刊專訪時,林曼麗強調Taiwan NOW自始至終都並非單純意圖「告訴世界台灣是如何」,而是希望以「合創共製」的方式,與對方進行更多實質性的交流、合作,透過共同的創造過程來產製出不同以往的文化內容。對Taiwan NOW而言,包括視覺藝術、戲劇、音樂、舞蹈、設計等不同藝文領域在內的複合形態,為這種「合製共創」的策略提供了多類型的實驗舞台。

獲邀參與此次Taiwan NOW的很多創作與展演皆屬複合型作品,「合創共製」的模式在其間比比皆是。林明弘標誌性的傳統花布圖案設計,與曾多次合作的日本建築設計團隊犬吠工作室的合製中,將成為可坐可臥、可組可拆甚至可折疊的大小桌、凳,這件名為「聚(東京2020)」的作品以台灣民間傳統廟會時隨處可見的臨時性桌椅為文化根源,經層層轉化,將於東京丸之內KITTE大樓的寬敞中庭放置兩星期,召喚人們與之互動,創造新的駐留、社交場域。與此同時,同樣位於KITTE大樓內的東京大學綜合研究博物館分館INTERMEDIATHEQUE,李明維的近年重要作品《如實曲徑》將呈現其日本首演,這件作品本就是藝術家結合其於緬甸廟宇所見,也曾在世界各地的展演中與在地表演者合作。兩位藝術家都因疫情影響而無法前往日本實地創作,但林明弘透過與犬吠工作室以及位於日本山形的製作團隊合作,李明維透過與日本的表演者溝通共製,都將展現各自作品的最新面貌。

林明弘與犬吠工作室共同創作作品《聚(東京2020)》模型。(©林明弘)

日本當代視覺藝術家柳美和(Miwa Yanagi)與台灣歌仔戲的碰撞,則是整個Taiwan NOW中的一大亮點,身為總策畫,林曼麗也充分考量到柳美和對台灣文化的熟稔與熱愛、乃至對台灣野生蝴蝶蘭的追尋,而在本土歌仔戲劇團的選擇上,又邀請南部三團(秀琴歌劇團、春美歌劇團和明華園天字戲劇團)聯手柳美和共同創製《阿婆蘭Aphrodite》。一方面,從主題、象徵性上結合了台灣原生性(歌仔戲、台灣野生阿婆蘭);另一方面,柳美和及包括燈光、影像、佈景、機械裝置在內的龐大日本團隊,都為傳統歌仔戲的表演樣態帶來一次突破,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為整個Taiwan NOW的縮影:深層的合創共製,帶來不同於過往形態的創新。

柳美和為《阿婆蘭Aphrodite》繪製之手稿,將由秀琴歌劇團、春美歌劇團和明華園天字戲劇團聯手演出。(© Miwa Yanagi)

在Taiwan NOW的發展走向中,「合創共製」不再只是一種形式,更呈現內化為精神性動力的趨勢。由2020年金音獎評審團獎得主、落日飛車主唱兼吉他手曾國宏與作曲家張洪泰合作的實驗性影音作品《三魂之途》,恰是從柳美和此次《阿婆蘭Aphrodite》劇本中轉化生成、卻截然不同的多媒體新作,「合創」的精神已然超越了媒材、類型或主題,達至自由的境地。

虛擬戲劇廳呈現的是落日飛車主唱曾國宏與作曲家張洪泰合作的實驗性影音作品《三魂之途》。(財團法人文化臺灣基金會提供)

林曼麗也特別談及她稱之為「釋放原始碼」的共製手法,創作者藉此跨越無法旅行為跨國合作所設下的障礙:無論是《阿婆蘭Aphrodite》的日本團隊將包含舞台燈光、機械裝置等在內的許多技能知識傳達至台灣,再由台灣人員受訓執行;還是將於KITTE亮相的丞舞製作的開幕特演《浮花》籌備過程中,蔡博丞將編舞內容授予日本團隊、由後者排練演出,這樣的遠距離共製方式,或將進一步發展為後疫情時代日益普遍化的國際共創與交流策略。

「變異」後的X.0:異地創製與展演、從實體轉向虛實結合

林曼麗笑稱Taiwan NOW也「如病毒般不斷變異」,或稱之為一系列不間斷的「進化」,而創作展演形態轉型至如今,已從最初規畫中的東京全實體展演,朝向三個方向延展,分別為:首先是東京丸之內的實體展演,包括前導的設計展(東京丸之內GOOD DESIGN由台灣設計研究院邀請Plan b、草字頭策劃執行的「未來之花見:TAIWAN HOUSE」)、視覺藝術與表演(林明弘、李明維以及丞舞製作所創作的開幕特演《浮花》都將於KITTE呈現);與此同時開啟的,是由台灣新媒體藝術團隊涅所開發與數位藝術基金會共同規劃的雲端會場,包含虛擬的音樂廳、戲劇廳與放映廳;最後將於12月底於高雄衛武營戶外劇場展開的,是原定於東京車站前行幸通上演的《阿婆蘭Aphrodite》。

李明維作品《如實曲徑》將在Taiwan NOW中呈現其日本首演。(© Stephanie Berger)

在如今已然不復返的前疫情時代,絕大多數文化交流活動都採實體活動形式,Taiwan NOW的最初規畫也不例外。但對於早年曾留學日本、迄今都與日本有深厚淵源的林曼麗而言,台、日之間於美術館、博物館展開的合作不勝枚舉,此次則將重心置於影響層面更大、能見度更高的公共空間,挑戰的是東京城內最具象徵性、最核心的政經中心,即東京車站附近的丸之內、連同朝向皇居的大道行幸通。經過與東京都廳、警察局、三菱地所等公、私部門相關高層的溝通協商,擇定幾處戶外、室內空間作為展演場地,雖在疫情影響下最終縮小了實體展演的規模,但仍保留了丸之內GOOD DEISGN與KITTE兩處,其中,KITTE前身舊東京中央郵局建築物JP TOWER,是古跡修復後變身為複合型時尚、文創場域的成功案例,本身便承載著公共性流轉與互通的象徵意義。

疫情以來,在互聯網雲端開設虛擬會場已非新鮮事,得益於日新月異的科技手段,這一領域較疫情爆發前已有了內容、手法上的豐富性、以及介面質感等方面的重大飛躍。此次Taiwan NOW雲端會場的開設選擇與專業的創製團隊合作,是基於對雲端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基本建構邏輯截然不同有著清楚的認知,同時也試圖突破科技自身在建構這樣一個虛擬的公共空間時、於美感和藝術性上的局限,藉助這樣一個大型藝文計畫的能量,力求整合這兩方面的力量。Taiwan NOW在虛擬展演會場大膽安排了許多原本實體演出的內容,包括一系列主題為「台灣人」的音樂會,邀請昊恩、南王姊妹花、生祥樂隊等蘊含台灣不同面向特有文化的音樂團隊;放映廳「台灣潮」則是蘇匯宇、蘇育賢、許家維、張徐展、李亦凡、許哲瑜等台灣影像藝術家之代表作的舞台;另有《三魂之途》所屬的虛擬戲劇廳,以及由動態影像設計團隊JL DESIGN、吳仲倫及王希文等人設計製作的《眾人之花》,作為整個雲端會場的「迎賓大廳」。

由動態影像設計團隊JL DESIGN、吳仲倫及王希文等人設計製作的《眾人之花》是整個雲端會場的「迎賓大廳」。(財團法人文化臺灣基金會提供)

從中不難發現,Taiwan NOW對於虛擬會場的想像,已不再是將之視為某種替代方案,而是真切地朝向打造某種「元宇宙」(metaverse)式的新現實,就這樣的觀念而言,即參與了藝文展演轉型的重要一步。包括林曼麗在內的策劃執行團隊都清晰認識到,線上呈現絕非實體展演的錄影而已,將數位藝術家、技術團隊都整合進來。人文與科技的進一步結合已成必然趨勢,雙方都有進一步深入了解彼此內涵的需要。以此次雲端會場創新形態的虛擬音樂會為例,李欣芸策劃的音樂演出,在「夢想動畫」團隊加入後才有了朝向真正的虛擬音樂會發展的可能;而對於「夢想動畫」這樣的動畫團隊而言,與藝術的結合也成為他們突破自身的一大契機,這也呼應了林曼麗所言,「每個人都做出了與過去不同的東西」。

虛擬音樂廳《台灣人》音樂會由李欣芸策劃,並與夢想動畫團隊合作。(財團法人文化臺灣基金會提供)

更具韌性的企畫啟示

此次Taiwan NOW在疫情不斷提出的難題前幾經蛻變,反而有機生長、發展出更大潛能,形成了新形態的國際交流,呼應的是疫情之下全球範圍內的文化活動轉型。整個企畫執行在其中展現出巨大的韌性,而策展人也同時扮演著鼓舞者、信念傳遞者的角色,與每一個原有的、新加入的團隊密切溝通,不斷尋找和打磨其中的可能性。儘管Taiwan NOW作為國家型計畫、因而所擁有的軟硬資源也非民間個體、團體或機構所可比擬,但仍為未來的國際合作共創計畫帶來重要的初步示範;同時也恰是因為其高規格與大規模,某種程度上打破了通常大家對這樣涉及公部門外交的刻板印象,讓人看到即便是複雜度相當高的國際計畫,依舊可具備的韌性、彈性與反應速度。

林曼麗認為恰是因為當下的台灣具有自由的創作環境,才讓這樣的韌性有了真正施展的空間,反過來在這樣的國際交流中,這就讓外界(日本)更能看到台灣在文化上的軟實力。林曼麗原本即為此次計畫訂立「共結一朵繁盛之花」的概念主題,她強調其中的重點在於「共」,並非一廂情願地去說服外界了解台灣的文化內涵,而是在彼此理解、彼此情感交流的基礎上去合作,這也透過此次合創共製、虛實整合的精神與實踐得到了全新的展現。

(財團法人文化臺灣基金會廣告)

指導贊助單位:文化部

延伸閱讀|共結一朵繁盛之花:虛實整合與合創共製臺日文化「國家隊」


本文原刊載於《今藝術&投資》2021年10月號349期

【雜誌購買連結】

典藏官網

【更多今藝術&投資最新消息】

Facebook

嚴瀟瀟(Yan Xiao-Xiao)( 211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