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亦凡

《末日小隊請登入》: 你我並不生存在同一個「世界」
所謂「機造動畫」,可以泛指那些透過「即時渲染引擎」所製作出來的影片。這類以錄製/取用遊戲畫面製作作品,透過操作玩家的虛擬...
北美館公布2026年威尼斯雙年展,由青年世代創作者李亦凡代表參展
展覽落幕之際,館方也同步正式宣告,2026年第61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將由李亦凡代表參展。提名委員會指出:「李亦...
李亦凡《難忘的形狀》獲金穗大獎!一舉囊括影評人推薦獎及觀眾票選獎
今年不分類別的「金穗大獎」由李亦凡的實驗短片《難忘的形狀》榮獲,也是首次將金穗大獎頒給實驗類型的短片。而《難忘的形狀》同...
【回望當代:當代如何轉了彎?】移動觀點下,2011年至2020年臺灣錄像藝術的兩個切面
如何接續並進一步思考2011年後迄今的移動時代,臺灣錄像作品的相應表現。我認為,這不僅不同於陳界仁、袁廣鳴、王俊傑等人於...
數位時代的無重力逆襲,《空熵:作為「化潛殖」的宇宙演化敘事》中的身體性轉向
隨著數位時代各項設施與竊取個人資訊的服務日漸擴增與張狂,《宇宙市民》與《風摧殘身》對於肉身限制與剝奪的反動都是針對死亡,...
2023年台北雙年展公佈參展藝術家, 探索後疫情時代的新生活想像
本屆雙年展主題「小世界」(Small World)代表著希望,也透露著不安:全球疫情撞擊出個人對自我生活更大的掌控權,同...
年度「當代性」的再偵測:第20屆台新藝術獎決選幕後
決選團團主席鄭慧華表示,今年也是台新獎邁入第20年,她也看著這個藝術獎項從創立到此刻,見證台灣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發展和...
重探歷史與當代調度:「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典禮側記與得獎作品短析
鄭慧華認為台新藝術獎幾乎是唯一不辭過程繁瑣的一個藝術獎項,由提名觀察人進行田調式地深入考察作為基準,至今累積了極為可觀的...
第20屆台新藝術獎揭曉:《感傷旅行》奪年度大獎,李亦凡、《王子.哈姆雷特》拿下視覺、表演藝術獎
第20屆台新藝術獎從110件被提名並同意參選的作品中,合議選出17組入圍作品,競逐「表演藝術獎」、「視覺藝術獎」(獎金各...
「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入圍名單公布:10組「視覺藝術」與7組「表演藝術」角逐三大獎項
110件提名中包含視覺藝術67組,表演藝術43組;入圍則視覺藝術10組,表演藝術7組。入圍的17組展演將於5月底競逐「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