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李亦凡《難忘的形狀》獲金穗大獎!一舉囊括影評人推薦獎及觀眾票選獎

李亦凡《難忘的形狀》獲金穗大獎!一舉囊括影評人推薦獎及觀眾票選獎

Li Yi-Fan Wins Golden Harvest Awards’ Grand Prize for “What Is Your Favorite Primitive” and Also Snatches Special Jury Award and Audience Choice Award

今年不分類別的「金穗大獎」由李亦凡的實驗短片《難忘的形狀》榮獲,也是首次將金穗大獎頒給實驗類型的短片。而《難忘的形狀》同時也獲得結合實體影展與線上影展觀眾共同選出的「觀眾票選獎」和「影評人推薦獎」。評審盛讚影片從探討影像生成的軟體工具衍生的社會與倫理問題掙扎中,創造了令人難忘的魔幻時刻。

由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金馬執委會承辦的第46屆金穗獎頒獎典禮,於昨日(5/4)熱鬧舉行!典禮頒獎嘉賓包括評審團主席廖慶松率領的評審團、吳慷仁、蕭雅全、王渝萱、柯震東、胡智強等多位金馬得主,以及金鐘得主巫建和與圍棋女神黑嘉嘉出席與會,力挺新銳創作者。

今年不分類別的「金穗大獎」由李亦凡的實驗短片《難忘的形狀》榮獲,也是首次將金穗大獎頒給實驗類型的短片。而《難忘的形狀》同時也獲得結合實體影展與線上影展觀眾共同選出的「觀眾票選獎」和「影評人推薦獎」。評審盛讚影片從探討影像生成的軟體工具衍生的社會與倫理問題掙扎中,創造了令人難忘的魔幻時刻。

《難忘的形狀》一舉囊括第46屆金穗獎金穗大獎、影評人推薦獎及觀眾票選獎。評審盛讚影片從探討影像生成的軟體工具衍生的社會與倫理問題掙扎中,創造了令人難忘的魔幻時刻。(金穗獎提供)

金穗獎以短片新銳為獎勵對象,總獎金高達540萬,知名品牌Sony還加碼提供金穗大獎及攝影獎得主各一台「ILME-FX30 數位相機」。今年金穗獎多達344部影片報名,66部入圍,競爭十分激烈。導演李亦凡驚喜地說:「沒想到金穗大獎會頒給實驗片,這件事對我來說意義非凡。讓我想起15年前大學時意外參加金穗獎的實驗片講堂,從此讓我投入實驗片的創作。」李亦凡也很開心這部片獲得觀眾票選獎,沒想到這個偏向自溺的創作,竟能和觀眾共享這個樂趣,對他來說是非常大的鼓舞。

李亦凡不外乎是近年備受矚目的藝術家,2022年以《不好意思一請問一下這個怎麼打開》榮獲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首獎,其作品以獨樹一格的黑色幽默,巧妙操控扭動的數位模型人偶,回應數位時代基因及其變異的記憶。去年(2023)也甫以《難忘的形狀》參加台北雙年展「小世界」,獲紐約雕塑中心總監索哈伯‧馬赫比(Sohrab Mohebbi)選為至其館所展出之作品之一

《難忘的形狀》以半自傳的敘事手法探問影像生成工具與人之間的關係,用詼諧的動作及台詞敘事,點出使用者與生產方之間複雜的社會倫理問題,而影音製作的軟體工具又是如何影響影音創作者的思維。作品場景遊走在電影院、銀幕、綠幕等影音工作空間,不僅回應技術的演變,同時凸顯技術、經濟以及人類情感相互交錯的個人生命政治學。

李亦凡表示自己一直很在乎影像如何被生產,包含怎麼去拍攝、組成有敘事性的影像,所以他的創作很多時候都在討論當代影像工具的可能性,當然也包含不可能性(限制),像是《難忘的形狀》中提到創作者們可以透過製作軟體自由創作,但也是另一種束縛,畢竟這些軟體的背後都是大型資本公司。他的作品也以特殊的遊戲運鏡視角取代傳統影像的剪接形式,以前的動畫仰賴關鍵影格、再透過電腦算圖生產影像,但他是透過遊戲引勤的軟體開發,用動態捕捉方法把動作表演出來,創造有如遊戲實境般的運境體驗。接下來他也透露,會開始進行「AI技術」的研究與創作。

《難忘的形狀》以半自傳的敘事手法探問影像生成工具與人之間的關係,用詼諧的動作及台詞敘事,點出使用者與生產方之間複雜的社會倫理問題。圖為《難忘的形狀》影像截圖。

本屆金穗獎決選評審包括主席廖慶松、陳玲珍、傅天余、張徐展、周東彥、何靜怡、盧維君、苗華川、林雍益。另外規劃的會外獎「社群名人推薦獎」,由展榮、展瑞、敏迪、徐鈞浩、梁鈺杰UG共五人推舉《寂寞克柔伊》獲獎。「影評人推薦獎」則由花神沒有咖啡館、韋晢、藏書閣(趙鐸)、詹氏瞻視電影院、Lizard的海底影院等五位影評人選出的實驗片《難忘的形狀》獲獎。

第46屆金穗獎評審團,左起:苗華川、林雍益、盧維君、廖廖慶松、張徐展、傅天余、何靜怡(金穗獎提供)

以《熱帶複眼》一作,獲得第59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以及第45屆金穗獎「金穗大獎」及「最佳音樂音效」的決選評審張徐展表示,他自己觀察金穗大獎多有跨越不同族群觀眾的特質,這次李亦凡的作品也展現出實驗動畫比較親人、親切、能被多元觀眾閱讀的特質。作為同時身兼動畫導演與視覺藝術家,評審過程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溝通不同審美跨域影像的場合,可以交流彼此的想法,也因此看到實驗動畫新的被閱讀的可能。 

影評人之一的趙鐸表示李亦凡《難忘的形狀》毫無疑問的獲得眾多影評人喜愛,不僅作品敘事方式引人入勝,介於詼諧幽默和政治哲思之間,處理的議題也非常新穎,與我們每個人的數位經驗接近,同時也回應當代數位影像的問題。其中比較特別的是李亦凡的影像不再以一般影像的鏡頭語言處理,而是透過一種表演性質的遊戲經驗來進行,構成我們遊戲經驗的,不會只是其中的畫面元素與世界觀,而是要再玩一遍才能被形塑與理解。

放到實驗片的脈絡中,趙鐸認為實驗是對媒材進行反思與越界,對他來說會比較像是呈現一個新的觀點,那如果電影是透過某種技術條件形構感知方式的話,那實驗片就是回過頭來去拆寫、去做觀點上的轉化,以逾越既有的觀看方式來反思電影本身,而李亦凡的作品對他來說即是如此。

第46屆金穗獎「影評人推薦獎」評審合影。(金穗獎提供)

延伸閱讀|腦控,一場詩意的陰謀:李亦凡「我期待數位影像也有手感在其中」

陳思宇(Sih-Yu Chen)( 88篇 )

藝術報導、研究者。主要關注計畫型藝術創作、表演藝術、電影與當代影像,以及其他任何好玩的事。曾任《藝術觀點ACT》執行主編、《藝術很有事》專案企畫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編輯及Podcast《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E-mail: sihyu0322@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