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與西方觀念藝術史同行:專訪施布特.瑪格畫廊創辦人莫妮卡.施布特與菲羅門尼.瑪格

與西方觀念藝術史同行:專訪施布特.瑪格畫廊創辦人莫妮卡.施布特與菲羅門尼.瑪格

Walking with Western Conceptual Art Interview with Monika Sprüth and Philomene Magers, founders of Sprüth Magers

作為約翰.巴爾德薩里(John Baldessari)遺產的獨家代理畫廊,總部設於柏林的施布特.瑪格畫廊(Sprüth Magers)本身便是歐美觀念藝術幾十年來發展史的同行者。針對這位2020年離世的重要藝術家,以及施布特.瑪格畫廊的發展歷程與策略,兩位創辦人莫妮卡.施布特(Monika Sprüth)與菲羅門尼.瑪格(Philomene Magers)接受了我們的專訪。

作為約翰.巴爾德薩里(John Baldessari)遺產的獨家代理畫廊,總部設於柏林的施布特.瑪格畫廊(Sprüth Magers)本身便是歐美觀念藝術幾十年來發展史的同行者。而巴爾德薩里同時身為觀念藝術家與藝術教育者的多面性,又與這樣一間已有數十年歷史的畫廊,共同勾勒出西方觀念藝術生態演進的一方脈絡。針對這位2020年離世的重要藝術家,以及施布特.瑪格畫廊的發展歷程與策略,兩位創辦人莫妮卡.施布特(Monika Sprüth)與菲羅門尼.瑪格(Philomene Magers)接受了我們的專訪。

約翰.巴爾德薩里《兩隻桌腳間的空間》(The Space Between Two Table Legs.),壓克力、噴墨列印、畫布,137.5×146.4 cm,2019。(© John Baldessari 2019.,Courtesy Estate of John Baldessari © 2022 )

《典藏.今藝術&投資》(以下簡稱典藏):施布特.瑪格畫廊的代理藝術家名單看起來相當多元,且足以體現畫廊品味,你們也與藝術家們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請問你們選擇合作藝術家的策略是什麼?又是如何在幾個不同城市的畫廊空間中安排展覽的?

菲羅門尼.瑪格(以下簡稱瑪格):總體而言,我們所尋找的藝術家能創作出與我們所處的時代產生共鳴的作品,而為了捕捉這一本質,他們不斷找尋具有挑戰性的全新美學語彙。當然,我們畫廊在每個不同地方的空間內都會安排不同的主題,展覽規畫上也會依照不同的關聯性來進行。

莫妮卡.施布特(以下簡稱施布特):我們畫廊已有將近40年歷史,不同時代、不同地點人們所談論的內容,總是會成為我們挑選藝術家的一個動機。例如在很早期的時候,女性藝術家的創作方法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便給予她們以展現的機會。另一個討論面向是攝影所扮演的角色,相關藝術家包括安德烈亞斯.古爾斯基(Andreas Gursky)和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我們的藝術家名單中,有大約三分之一具有與我們所處時代的繪畫相對抗的特質:例如1984年我們展出了喬治.康多(George Condo);後來則有艾德.魯沙(Ed Ruscha)和蓋瑞.休謨(Gary Hume),當時繪畫的未來都還正在被討論。如菲羅門尼所言,我們試圖在不同的畫廊空間內,與當地所談論的東西盡可能作出緊密連結。

典藏:畫廊在1980年代後期就開始與約翰.巴爾德薩里合作,是否可說說當時的合作狀況?在他整個創作生涯中,你們與他保持什麼樣的關係?

施布特:我們先是在1980年代末的一次聯展中與巴爾德薩里開始合作。而後自1990年代起,我們就在不同的畫廊空間超過20次展覽中展出他的作品。

瑪格:直到約翰過世前,他一直都像是我們畫廊的導師,也是至關重要的教育者。作為開創觀念藝術的先驅之一,約翰和他的願景對我們整個畫廊的展覽規畫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我們之間有非常親密的友誼,我們非常懷念他。

約翰.巴爾德薩里《INT BUSCH 珠寶店日,邁克爾.盧格布里斯失戀的電影》(INT. BUSCH’S JEWELRY STORE-DAY MICHAEL Lugubrious movies of lost love.),壓克力、油彩、畫布,158.8×137.2 cm,2017。(© John Baldessari 2017.,Courtesy Estate of John Baldessari © 2022,Courtesy Sprüth Magers)

典藏:在你們所有的代理藝術家之中,你們會如何描述巴爾德薩里和他複雜的觀念藝術創作?作為一位觀念藝術先驅與探索者,他也是許多觀念藝術家的導師。是什麼樣的藝術特質,使他區別於其他藝術家、包括與其同時代的藝術家?而在今天當我們重看他的作品時,會看到什麼樣的當代意義?

瑪格:巴爾德薩里是一位真正具有遠見、並且影響深廣的教育者。1960年代末,他催生了一種名為觀念藝術的藝術新形式,觀念藝術發展起來的時代,正處於針對經典畫家的現代主義思考行將結束的十字路口。他與安迪.沃荷、羅伊.李奇登斯坦(Roy Lichtenstein)、唐納.賈德(Donald Judd)、丹.弗拉文(Dan Flavin)和艾德.魯沙同世代,所有這些藝術家都以晚期抽象表現主義繪畫開始創作生涯,但都很早就認識到這一形式的繪畫中已鮮有新觀念的發展空間,幾乎所有東西都已被說出、被做出來了。因此他們轉而找到新的形式,譬如普普藝術、低限藝術,最後是觀念藝術。觀念藝術作為一種繪畫上、隨後是攝影上的方法,以印象主義為始、持續至超現實主義,尤其表現在杜象的創作中,再一路通向20世紀後半葉。

施布特:約翰在他的作品中援引了許多現代主義畫家,同時也將繪畫推向一種更符合我們時代的表現形式。他以多種媒材創作,但對其而言,布面油畫才是某種巔峰形態,是他想要完善的最重要的媒材形式。同時作為一位影響深廣的藝術教育者,約翰對於像辛蒂.雪曼、巴巴拉.克魯格(Barbara Kruger)、麥克.凱利(Mike Kelley)、理查德.普林斯(Richard Prince)、大衛.薩利(David Salle)等許多藝術家而言,都具有開創性的影響力。直到生涯晚期,他都在洛杉磯附近的好幾家藝術學校持續地教書。

施布特.瑪格畫廊創辦人莫妮卡.施布特(左)與菲羅門尼.瑪格。(© Robbie Lawrence)

典藏:你們是否曾透過藝博會或展覽,將巴爾德薩里的作品帶來亞洲?你們期待他的作品可以如何與亞洲觀眾對話?

瑪格:對,過去幾年內我們曾帶約翰的作品參加了台灣、中國以及韓國的好幾次藝博會,收到很好的迴響。而他在世時也曾在韓國的展覽中展出過作品,因而已有一定的觀眾基礎。

巴爾德薩里是那個世代最重要、也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是觀念藝術的先鋒,同時也以藝術教育者的身分工作了30餘年。然而儘管他在西方已家喻戶曉,在亞洲卻顯得並不那麼知名。他2020年去世後,我們覺得有必要以聚焦其創作生涯的方式向亞洲收藏群體介紹這位藝術家,尤其在具有相當突出的收藏史及豐富藏品的台灣,我們認為觀眾可與他及他的創作產生共鳴。我們希望可以透過這篇關於他的文章強調他在藝術史上的重要性,啟發亞洲的觀眾,就像終其一生他曾啟發過無數學生一樣。

巴爾德薩里曾說:「我始終弄不清為何攝影與藝術有著各自獨立的歷史,因而我決定同時來探索它們。」他所使用的語彙辨識度很高,也獨具標誌性,我們相信他所創造的那些結合了文字、圖像與繪畫的意象可直接與亞洲觀眾對話。

約翰.巴爾德薩里《我不會再做無聊的藝術》,石版畫、紙本,57.2×76.5 cm,1971。(© John Baldessari 1971. Courtesy Estate of John Baldessari © 2022,Courtesy Sprüth Magers)

典藏:施布特.瑪格畫廊幾十年來已建構起明確的身分定位。對你們來說,在現今的藝術世界中營運一家畫廊,與上個世紀有何不同?接下來你們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亞洲,有什麼樣的未來規畫?

施布特:1983年我在科隆創辦了自己的畫廊,說來有點偶然,當時我與羅斯瑪麗.特羅克爾(Rosemarie Trockel)結為好友,開始感到有必要為我們這個世代的年輕女性藝術家們創建一個舞台。我與菲羅門尼在1980年代就認識了,她1991年開設了畫廊,最初的展覽中包括了艾德.萊因哈特(Ad Reinhardt)、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以及當然的,也有巴爾德薩里。我們的藝術家具有某種知性上的連結,而關於如何為藝術家服務,我們之間也有共通的理解和感受。這就為1998年的畫廊合併打下了基礎。如今我們在柏林、倫敦和洛杉磯有了畫廊空間,在香港、首爾、科隆等地有辦公室。對於像特羅克爾、費胥利與懷斯(Peter Fischli & David Weiss)、古爾斯基這樣的一些藝術家而言,他們從創作生涯初期、一直到成為國際性的藝術家過程中都有我們的支持;我們也是喬治.康多、珍妮.豪澤(Jenny Holzer)、巴巴拉.克魯格、辛蒂.雪曼等藝術家在歐洲的家。40年來藝術世界在許多方面都發生了變化,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將自己的畫廊視為以藝術家為優先的傳統式畫廊,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支持與承諾,以及幫助我們的藝術家進入不同地區的論述。

瑪格:我們在亞洲的策略,是持續透過不同的藝博會和我們自己策辦的展覽來推廣藝術家,我們在亞洲擁有強有力的團隊,自從2008年起便參與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台北當代和上海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也都是我們藝博會計畫中的既定行程,我們也很期待今年登陸首爾的「斐列茲藝博會」(Frieze Art Fair)。此外,我們也在亞洲策劃了一系列藝術家個展,例如在香港,2017年我們舉辦了喬治.康多的個展,2019年則有一檔包括珍妮.豪澤、巴巴拉.克魯格、特羅克爾、路易絲.拉勒(Louise Lawler)、卡拉.沃克(Kara Walker)等在內的全女性藝術家展「科隆香水」(Eau de Cologne)。接下來幾年內,我們在亞洲也會有一些與機構的合作計畫。美術館展覽在亞洲扮演重要角色,很高興好幾位我們的藝術家已經、或即將要在亞洲的重要機構展出。

相關閱讀|前衛之後,當代之前: 身為藝術史反曲點的約翰.巴爾德薩里

嚴瀟瀟(Yan Xiao-Xiao)( 216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