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展演

何崇輝五百件捐贈,跨世代藝術收藏的永續傳承──華岡博物館「輝映華岡─何崇輝先生捐贈展」
此批捐贈,亦是近年臺灣藏家捐贈書畫篆刻作品數量最多的一次,作品時間軸線從渡海來臺名家,乃至大老前輩、活躍的中堅壯年,且延...
英國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棲息之所」探討人體與大地關係,132件人體雕塑公開亮相!盼未來以臺灣磚創作,一圓臺灣個展夢
今(2024)年74歲的英國知名藝術家安東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1950-)於北京常青畫廊的「棲息之...
從夏目漱石到日落山城: 2024黃金盛典藝術祭與《夢十夜》中被割裂的「陰性自我」
日本作家夏目漱石(Soseki Natsume)出生於德川幕府末期,恰巧是明治時代展開前一年的1867年。而發表於190...
書法穿越之旅,在日本重返明朝歲月──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在日本看見明朝」展
豐臣秀吉在1590年統一日本後,權慾力量增強意圖統一中國,甚至征服亞洲,於是在1591年致函朝鮮國王李昖,表示在次年春想...
2024臺北美術獎揭曉:邱子晏《曼德拉記憶》獲首獎,何彥諺、林彥翔、梁廷毓、張哲榕、謝佳瑜獲優選
「2024臺北美術獎」首獎由邱子晏以探究歷史與記憶交互辯證的《曼德拉記憶》獲得;5組優選獎得主包括何彥諺、林彥翔、梁廷毓...
藝術沒有標準答案:喚醒內在小孩,以感知探索「空間的一堂課:點線面」
百年前抽象藝術的問世,使觀眾得以徜徉於浩瀚的藝術想像之中,以更為個人的主觀視角去體會、理解一幅抽象作品。這樣的藝術欣賞方...
【2024東京藝術周特別報導】主題企畫聚焦:亞洲的多重經驗與想像
自2021年在當時依舊相當嚴格的疫情中旅行限制條件下舉辦了第一屆之後,東京藝術周就明顯愈來愈具規模,今年無論是從藝術周本...
多重時間中的「她」傳:「飛地:一部自傳的誕生」
此次「飛地」展覽更加不那麼明確地祭出「女性」或「女性主義」的大旗,或許試圖更接近的是某種「女性藝術」的本質,其中的重要的...
探索生命經驗的壯遊,「田名網敬一 記憶的冒險」以拼貼構築現世的虛與實
東京國立新美術館舉辦的「田名網敬一 記憶的冒險」,梳理其超過六十年的豐碩創作,類型涵括:繪畫、版畫、拼貼、海報、雕塑、裝...
在清朝看見董其昌影響力──黑川古文化研究所「文雅的典範─清朝盛世書畫」
展覽涵蓋了現行繪畫史中所謂「正統派」和書法史中所謂「帖學派」兩個領域範疇。「正統派」是以「四王吳惲」六家(王時敏、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