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HYU

267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威尼斯通訊】臺灣館「袁廣鳴:日常戰爭」盛大開展,公共論壇「如島嶼思考」聚焦藝術與當代地緣政治
陳暢表示一開始並沒有想要把展場呈現成「家」的樣子,普里奇歐尼宮邸過去百年曾經是監獄,走進來這個地方感覺更像是碉堡,家的概...
【吳思鋒專欄】以「永續」之名?——談國家兩廳院的《PAR表演藝術》數位化決策
將紙本刊物改為線上媒體,對很多人來說,早已習以為常,加上此事已成定局,又有什麼值得討論?我卻覺得正好相反,《PAR》的預...
臺灣影像藝術巨擘張照堂辭世,享壽81歲
張照堂的藝術成就也受到各界肯定,於1999年獲得文建會第三屆國家文藝獎美術類,他並在2011年獲頒象徵國家最高文化榮譽獎...
《墜惡真相》:審判就是一齣八點檔
《墜惡真相》的原文片名「墜落的解剖」(Anatomie d'une chute)中的解剖二字,意味著的就不僅僅只是具象化...
關於歷史/記憶的重構,一步一步尋找《尋找湯德章》與國族史
紀錄片最珍貴的精神,莫過於導演與製作團隊針對議題追根究柢、實事求是,當出現導演連禎惠電訪被掛斷的畫面,試圖帶給觀眾震驚卻...
「摩登生活:臺灣建築1949–1983」 ,從建築開展的現代性與社會文化史重探
展覽由六個子題展開,包含「美援」、「中國復古」、「中國現代」、「在地現代」、「非典型」以及「新生活」;透過「建築」此一觀...
論第二屆中國信託當代繪畫獎:思考當代「介入」繪畫之後的跨語境現象
當代繪畫與現代主義繪畫、傳統繪畫之間,從來就不是線性承繼,亦非敵對關係,然而,倘若藝術家們依然希望找到屬於自己、屬於這個...
Open for All!打造一座城市藝術劇院,臺北表演藝術中心2024年度願景
王文儀於2月份接掌北藝中心董事長,她表示,北藝中心從籌備期以來已經清晰定位的「亞洲共製中心」將持續推動,而且要做得更深、...
【女子影響力】佈展產業中的女性身影,專訪燈光師阿嵐與佈展技師小個兒
展覽製作中,包含了專責展場技術規劃與執行,上至展場規劃,下至展覽親力親為的佈置,包含燈光設計、配電走線、影音技術控制等都...
「我們在荷蘭開了一家獨立書店?!」專訪Limestone books創辦人陳臻、李欣潔
在歐洲要經營一間「非歐洲觀點」的書店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書店的書籍主要會由五位共同創辦人各自提出,他們會選擇自己覺得非常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