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HYU
267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重見臺灣美術史:國家圖書館收藏雄獅美術,延續半世紀的藝術生命
歷經50年歲月,出版美術、文化相關書籍的雄獅圖書於去年(2023)在臉書宣布走入歷史,引起藝術界一片惋惜。國家圖書館看到...
推動國際研究量能:日本森美術館首次展出80-90年代的臺灣影像藝術
「啟視錄」9年前在臺灣舉辦的時候,對於研究臺灣錄像藝術歷史有很大的意義,而此次移地展出,孫松榮也希望能引起日本研究者的興...
從移動到身體佈署:僻室《移動島嶼》的隱形地誌
僻室《移動島嶼》以短小精悍的劇作呈現從個人乃至群體的移動經驗,不同地方之間的地緣政治幾乎都要面對中國關係做出某種立場的抉...
第14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TIDF)競賽結果揭曉: 蘇育賢《公園》勇奪兩大競賽首獎、國際競賽首獎頒予《阿根廷正義審判》
第14屆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今(16)晚間舉行頒獎典禮,亞洲視野競賽、國際競賽、台灣競賽共42部入圍作品,與鼓勵華語紀錄片...
「鬼魂與深藍海:致穎個展」——危險的圖像及其亞洲想像
致穎的作品所要探究的,並非是去創造一個新的圖像,而是以現有的圖像去思考它們的關聯性,以及圖像對於當代人的意識形態以及精神...
李亦凡《難忘的形狀》獲金穗大獎!一舉囊括影評人推薦獎及觀眾票選獎
今年不分類別的「金穗大獎」由李亦凡的實驗短片《難忘的形狀》榮獲,也是首次將金穗大獎頒給實驗類型的短片。而《難忘的形狀》同...
疏離或連結?脆弱世界中的照護:《葬送的芙莉蓮》1%的相遇與別離
《葬送的芙莉蓮》在如今經歷疫情、天災、地震與戰爭等經歷生離死別的不穩定世界中,帶來一股清新療癒,讓我們深感人類的脆弱性與...
【威尼斯通訊】從肢解長頸鹿到當代製圖學:精選八大必看國家館
在國際局勢動盪的情況下開展,威雙也面臨諸多挑戰,像是俄羅斯國家館自2022年烏俄戰爭後都缺席,今年場館是借給玻利維亞展出...
「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葉陶的再現和日治臺灣跨語作家的難題與妥協
2024年3月,立方計劃空間(立方)的「愚公移山:楊逵聲與影」策展人葉杏柔試著從「楊逵」這個歷史符號出發,一方面回顧這段...
【威尼斯通訊】原住民藝術家成本屆金獅獎最大贏家,Mataaho Collective與Archie Moore獲頒大獎
今年威尼斯雙年展金獅獎最佳國家館由澳洲館奪得,最佳藝術家則是頒發給毛利藝術團體Mataaho Collective。今年...
文章導覽
1
...
6
7
8
9
10
...
27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