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認定抄襲!纏訟五年,葉永青侵權判賠500萬人民幣
據《香港01》報導,中國知名藝術家葉永青(1958-)涉嫌抄襲比利時藝術家克里斯蒂安.西爾萬(Christian Silvain,1950-)作品一案,於2025年初迎來終審判決。北京高等法院判決葉永青侵權,判賠500萬元人民幣(折合新台幣約2300萬元)並要求其公開道歉。1月23日,葉永青在中國官方媒體《法制網》刊登道歉聲明。此前,葉永青從未坦承自身抄襲行為或為此公開道歉,隨著本次聲明在媒體上廣為流傳,也宣告這樁跨海纏訟五年的「中國當代藝術界一大醜聞」正式落幕。
西爾萬是比利時自學畫家,自1980年代起,開始創作一系列以「拼湊」為主題的作品,構圖素材包括鳥、鳥巢,鳥籠、紅十字架、飛機等等。而葉永青在1990年代一檔巴黎的展覽中發現其作品,此後便陸續對外發表與西爾萬繪畫風格極為相似的作品,在當代藝術界享譽盛名,為四川美術學院退休教授,亦是「85美術新潮」時期「西南藝術群體」的代表人物。過去葉永青作品在中國拍賣市場最高價達60萬歐元(折合新台幣約2,000萬元),據西爾萬本人所述,其作品的市場售價僅5,000至1.5萬歐元(折合新台幣約17萬至51萬元)左右。
2019年,西爾萬委託中國律師向葉永青提起法律訴訟。歷經4年纏訟,2023年,西爾萬在中國法院的判決中勝訴,但葉永青提出上訴;直到2025年1月7日跨海判決結束,葉永青在上訴中被判侵權。西爾萬表示,經歷五年的跨國維權,這一判決對他意義重大。2020年,他於受訪時提到,提起訴訟不是為了金錢,求償的賠償金將用來支付相關的法律費用,以及用於捐贈、資助中國的年輕藝術家。
延伸閱讀|葉永青122件作品抄襲比利時畫家西爾萬,中國法院判賠2,200萬元
佩斯畫廊與 Galerie Judin 宣布聯合設立柏林空間
柏林舍訥貝格區一座由廢棄的加油站改建而成的多功能新畫廊空間即將開幕,其中佩斯畫廊和Galerie Judin的辦公室和展覽空間進駐於此。這個新空間最初建於1954年西柏林戰後重建時期,於1986年被廢棄。2005年由景觀建築師Guido Hager重新設計改建,工程於2008年完成,並於 2009年榮獲著名的柏林建築獎。
經過改造後的加油站,在2022年至2024年期間,曾是小格羅斯博物館的所在地,該博物館致力於展示德國藝術家喬治‧格羅斯的作品。現今該地已成為柏林的當代藝術地標,不僅融合歷史文化也是具當代設計感的建築。該建築將在柏林畫廊週之際正式向公眾開放,並由佩斯畫廊和 Galerie Judin 於今年(2025)五月舉辦聯合展覽。
朱駿騰《河鰻》入圍柏林影展全新競賽單元
台灣視覺藝術家朱駿騰首次執導劇情長片《河鰻》(Eel),入圍第75屆柏林影展全新競賽單元「視角」(Perspectives),成為台灣電影睽違20年再度進入該影展官方競賽單元的作品。
《河鰻》由潘綱大與柯泯薰主演,故事聚焦台北社子島,以奇幻愛情的形式探索人性深處的慾望與歸屬感。導演朱駿騰表示「這部電影是我對生命、慾望以及歸屬感的探索,我希望觀眾能隨著電影漂浮在水中,感受那種不確定性與迷離之美。」影片以靈動的攝影調度和獨具風格的影音設計,構建出一個充滿台灣鄉野靈氣的夢幻世界。
「視角」為柏林影展今年新增的競賽單元,主要專注於新銳導演的首部長片創作,希望能挖掘具有實驗性與藝術突破的作品。《河鰻》將與來自世界各地的14部電影共同角逐最佳首部長片獎,導演朱駿騰也將率領主創團隊前往柏林出席世界首映。
佳士得於伊斯蘭藝術雙年展推出合作項目
由沙烏地阿拉伯文化部成立的德拉伊耶雙年展基金會(Diriyah Biennale Foundation, DBF)所舉辦的第二屆伊斯蘭藝術雙年展(Islamic Arts Biennale),於1月25日至5月25日在吉達(Jeddah)的西部朝聖航站樓(Western Hajj Terminal)登場。此雙年展意在透過將當代和委託新製的藝術品與伊斯蘭文化的歷史文物並列,探索精神、身分以及過去與現在的交匯,同時促進跨文化聯繫並擴大國際對伊斯蘭藝術與文化的了解。本屆由藝術史學者朱利安.拉比(Julian Raby)、阿卜杜勒.拉赫曼.阿扎姆(Abdul Rahman Azzam)以及阿勒薩尼收藏館(Al Thani Collection)館長阿敏.賈法爾(Amin Jaffer)擔任總監,並由沙烏地阿拉伯藝術家穆罕納德.肖諾(Muhannad Shono)擔任當代藝術策展人,以多次出現於《古蘭經》的「以及其間的一切」(And all that is in between)短句作為主題,探討人類何以體驗真主創造世間萬物的無窮偉大。
本屆展會共以七個單元組成、分布於五個展覽廳與戶外空間,占地逾十萬平方公尺,有超過30間的國際重要機構參展、30多位藝術家的新作,呈現逾500件的歷史文物與當代藝術創作,藉此對生活、表達與慶祝信仰進行深刻的思索。而作為合作夥伴的佳士得(Christie’s)也在展會期間陸續推出三場活動,透過互動式活動與專家座談為雙年展作品提供另一種視角,並揭示藝術生態系統與建構收藏觀念,包括:2月10日的「藝術世界解析」、4月14日的「有目的的收藏:從熱情到傳承」以及5月15日的「拍賣行幕後花絮」等。
川普上任簽署行政命令終止DEI,影響多家政府資助藝術機構,相繼宣佈關閉多元化辦公室
美國總統川普於今(2025)年1月20日就職典禮當日,立即簽署一系列行政命令,其中「終結激進與浪費的政府DEI計畫與優待政策」(Ending Radical And Wasteful Government DEI Programs And Preferencing),終止了多元化、公平、包容與無障礙(DEIA)計畫,並稱此些計畫為「非法且不道德」的。據《The Art Newspaper》報導,受聯邦政府資助的藝文機構,如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美術館(NGA)與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相繼宣布關閉多元化辦公室。
史密森尼學會創立於1846年,共包含21家博物館、14家教育研究中心等。該機構年度預算約三分之二為聯邦政府提供,多數員工亦為聯邦雇員。據《華盛頓郵報》報導,學會秘書長朗尼.G.邦奇三世(Lonnie G. Bunch III)在一封內部郵件中,向員工表示:「我們的核心價值是公平與公正,這始終沒有改變。」由美國國會於1937 年創立的國家藝廊美術館,則有近80%的營運預算來自聯邦政府。2021年,美術館甫啟動品牌重塑,並承諾推動多元化。美術館發言人說明:「國家藝廊美術館已關閉DEI辦公室,並將『多元性、公平與包容性』等字樣從官方網站的願景清單中刪除,以『熱情、好客與平易近人』取而代之。」
而在終止DEI計畫之外,川普亦同步廢除了「總統藝術與人文委員會」(PCAH),該委員會成立於1982年,致力提供總統政策決策、慈善合作建議,並從聯邦層級加強對藝術、人文以及博物館和圖書館服務的支持。
美國極簡主義畫家Jo Baer逝世,享壽95歲
美國畫家喬・貝爾(Jo Baer, 1929-2025)於1月21日逝世於阿姆斯特丹,享壽95歲。貝爾在60年的藝術生涯中,以其無畏探索多種風格聞名,成為1960至1970年代紐約極簡藝術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喬.貝爾1929年出生於美國西雅圖,最初就讀於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主修生物學,期間選修素描與繪畫課程,後來於紐約社會研究新學院(New School for Social Research)獲得心理學碩士學位。貝爾最初於1960年代及1970年代初,以彩色邊緣勾勒的黑白極簡硬邊畫(hard-edge painting)嶄露頭角。隨後的數十年間,她放棄了極簡主義,開始探索新的繪畫語彙,逐步在作品中加入象徵符號、具象元素及文字。她將創作重心轉向實驗性及具象繪畫,並最終擁抱數位拼貼藝術。她似乎並不在意市場或評論界的認可,而是致力於挑戰一位藝術家在60年職業生涯中所能達到的極限。
2023年貝爾曾在愛爾蘭現代藝術博物館(Irish Museum of Modern Art, Dublin)舉辦「遲歸:喬・貝爾與巨人之地」(Coming Home Late: Jo Baer In the Land of the Giants)展覽。目前,她的作品正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的群展「生命跡象:藝術家與身體」(Vital Signs: Artists and the Body)中展出,展期至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