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HYU

264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我家」起義,誰在暴亂:「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
如果「現代化」、「殖民史」和「共榮圈」成為包、裝、修、改、飾的代名詞,這些裝備、包袱或武器,又能為小國小民帶來什麼樣的未...
《親愛的帕索里尼》首登臺!蒂妲.史雲頓:每一次演出都在讚頌服裝的生命,還有穿著人的生命歷程
帕索里尼是二十世紀義大利最具影響力和爭議的電影導演與詩人。作品《馬太福音》和《索多瑪的一百二十天》等,在視覺和敘事上都備...
暑末壓軸強檔!當代聲音的跨域新撞擊,2024聲徜音樂節登場!
2024聲徜音樂節計畫統籌、臺灣聲響實驗室主任黃意芝認為當代的藝術創作,已經不只是在工作室裡獨自創作而已,更要去打開媒材...
秋季傳藝亮點!戲曲夢工場「劇‧眾」推出六檔劇作,探索戲曲與觀眾的新關係
戲曲夢工場的策展人汪俊彥進一步闡述,每年思考策展命題時,最重要的線索是需要從戲曲的歷史與現狀出發,當我們觸碰到了限制,才...
403震後花蓮文化「聚象」:太魯閣族古典知識系統GAYA的韌性
「聚象:48x48的GAYA宇宙」原意是為了整理與建構太魯閣族的Gaya知識系統,並廣邀各族群的人來參與,創造Gaya在...
【你是我的眼・藝術不在家】玻璃櫥窗的兩側:移民與相關議題的藝術實踐
2015年難民危機以來,DOMiD也收藏了相關物件,除了難民隨身攜帶,足以召喚起記憶的物件外,也包含了因應這場危機所使用...
「國際交流」到底要交流什麼?夏威夷「太平洋藝術節」的參訪經驗如何落地
此次臺灣參與太平洋藝術節的規模之大前所未見,在揮舞著國際交流的旗幟浩浩蕩蕩出發後,也不免令人好奇,究竟國際交流到底要交流...
與今夏運動盛會同步展開,新美館「體育課」以藝術打造新的運動認識論
綜觀這次新美館展覽「體育課」,除了從一般我們習慣的藝術作品來為我們展示「運動」的多層次意義外,也以物件、互動場地、選書策...
給今日之你,與夢的分鏡:張立人「戰鬥之城.終」觀察書寫
化身為一封信的這篇觀察書寫文章,內容擷取自與張立人聊創作的對話或多次的日常閒聊、記事本中對於藝術家工作過程的筆記、手機裡...
被陽光曬久了總會褪色:石孟鑫「卡在鞋底的沙」
我們可以看到石孟鑫在重複翻模的過程中,並非是完美地複製前一塊的造型,而是去容忍因為材料所產生的種種差異,而在塊狀與塊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