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芷寧

關注不同職務、場域的個體與視覺藝術的關係,研究員與文化工作者。聚焦藝文組織的工作敘事、藝術教育記憶、與當代藝術的觀眾參與經驗,並長期作為自費出版/zine的讀者。臺師大美術系設計組學士,北藝大藝管所碩士,自2023年起於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進行博士研究。目前旅居荷蘭,持續搜集在超市外等待的狗能量。

預算刪減將為藝術帶來寒冬?重新討論當代藝術工作的個體與共事 —— 策展人Renan Laru-an的柏林經驗
本文於2024年夏天拜訪位於柏林的SAVVY Contemporary工作團隊並訪談Renan Laru-an,是現居柏...
淚與暴力的賦能:荷蘭鹿特丹范伯寧恩美術館館藏《Tear Gun》
《Tear Gun》是文化溝通與衝突的悲傷、是詰問是否得以「透過機械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探索、是「以簡單的原理創造出所需」...
投出這面破碎的牆:疫情之年的《巢》在新樂園
「新樂園」空間呈現久違的全黑,這是由「煙花宇宙」團隊籌備兩年的《巢》獨立影音計畫展。
藝術可以教嗎?藝術家作為講師的陪伴之路
藝術可以教嗎?本文透過視覺藝術創作者投入「教學」的主體經驗,和對於「教『藝術』」的拆解與合作經驗,思考並實踐藝術教育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