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ce

703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抗爭.藝術】你被冒犯了嗎?挑戰社會尺度的創作爭議
「裸體畫」原本的使用方式應是藉由展示予觀者欣賞,若有人於畫前,在另一觀者不情願的情況下,故意對裸像作出猥褻的動作傳達性暗...
【專題】破繭而出的日本藝術市場
在本期的專題中,我們從日本如何思考「藝術」、「當代」,乃至於「產業」與「美學產業」的可能出發進而觀察日本文化廳文化政策白...
【抗爭.藝術】社會性運動之下,結構性轉型與變革的可能 他山之石:SHIFT計畫報告及有關行動者及文化網絡的啟示
在過去一、二十年裡,網際網路及社群媒體的普及讓全球化進入新的階段,大範圍內的社會性運動也更為快速和廣泛地影響不同文化中從...
再探〈古玩圖〉:清宮藝術品的前世與今生
日前筆者曾有機會與館內同事資深策展人暨研究員張弘星一同對V&A卷進行上手觀察,找出了關於此畫物質性的有趣特徵,且是過往從...
從制度到文物,一窺韓劇外的韓國美術史:由八件精選韓國「國寶」說起
韓國的「國寶」是根據《文化財保護法》第2條(定義)、第23條(寶物或國寶的指定)、第11條第1項同法施行時,參考「國家指...
【抗爭.藝術】當平權浪潮推進藝術圈,典藏、市場與展呈變化趨勢綜覽
平權運動已然是當前的顯學,這股浪潮勢不可免地也推展至藝術圈,為同樣長期處在產業弱勢的女性與黑人藝術家帶來可能扭轉現況的驅...
靜嘉堂文庫美術館陶瓷絕品:「兩大巔峰─宋瓷及清代官窯」特展
自平安時代以來,由中國船舶運載至日本的文物被稱為「唐物」,在日本文化中受到喜愛,珍而重之並傳承至今。唐代以後,透過發達的...
【抗爭.藝術】藝術世界的權力轉移:那些激進運動帶給我們的啟示
《拆台》提供了一個快照,一方面陳述數世紀以來,我們習以為常的藝術博物館世界中的權力動態及其在各時代發生的轉變,另一方面,...
【專題】抗爭.藝術—激進主張下的藝術現象與行為
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來不是簡單的,也鮮少能靠單一解方,尤其是面對複雜的社會問題時。儘管我們都期待能有一種萬靈丹,一帖藥就能藥...
葛飾北齋:巨浪之外
當葛飾北齋的《神奈川沖浪裏》於十九世紀中葉或末期開始在歐洲市場流通時,它立即讓莫內、梵谷等藝術家大為震撼,並成為全世界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