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ice
702 Articles Published
|
Follow: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美術館館長?】執掌幾時?國內外美術館/機構 館長任期比較
從編輯部整理的表格中可以發現,臺灣主要的三大美術館舍,任期平均最長的是高美館,最短的是隸屬文化部的國美館。比較英、美、法...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美術館館長?】美術館館長該具備什麼特質?
在這全新的藝術環境風景中,關於美術館的人力資源結構與館舍發展方向的再討論,也再次成為了當下必要關注的課題,而「館長」恰是...
【專題】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美術館館長?
懷抱著對「制度結構」的問題意識,我們策劃了這次的專題。即便我們無法推翻現有制度「打掉重練」,但在可見的制度性限制中,我們...
林恩.查德威克:戰後英國雕塑巨匠的動感與結構探索
查德威克常以感覺主導創作,他拒絕過度解讀作品,認為自己的創作「幾乎是某種『生命力』的導管」。他曾說:「當我開始創作時,我...
筆山墨海──史博館藏中的臺灣勝景
隨著流寓畫家和本土畫家在臺灣本地進行觀念與技法交流,加上外在因素諸如時局的相對穩定、交通建設的進一步發展等,促成了新景點...
明代人物畫的藝術動脈──香港故宮「故事新說─故宮博物院藏明代人物畫名品」
中國古代人物畫以描繪人物形象和活動為主要內容,往往具備鮮明的故事性,反映時人豐富生活和精深的思想情趣。明代雖於畫史中並非...
在現代化浪潮之下開創新頁與回返傳統: 「黃土水與他的時代」研討會側記與策展解析
由國立臺灣美術館與東京藝術大學共同主辦的「黃土水與他的時代—臺灣首位西洋雕塑家與20世紀初期的東京美術學校」展覽在9月6...
喬納森.萊布談魯斯.阿薩瓦:「一旦進入她的世界,故事就沒有終結」
阿薩瓦的生命旅程是任何藝術家尋求靈感的完美範本。人們可以從她那裡學到很多。我第一次接觸她的雕塑時,感覺像是一錘子砸在腦袋...
亨利.菲維卡談鲁斯.阿薩瓦:「藝術既作為個人創造力的有力表達,也作為社會變革的工具」
我的外祖母相信藝術是一種可以用來教人們如何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進行批判性思考、也幫助人們成為全面發展之個體的工具。2001...
寫生風景的曙光──日治時期東洋畫中的臺灣風景
臺灣的風景得以成為繪畫主題並加以發揚,與臺灣近代美術的成立密切相關。日治時期,石川欽一郎(1871-1945)等日籍藝術...
文章導覽
1
...
18
19
20
21
22
...
71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歡迎使用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我已閱讀並同意網站的
服務條款
,並同意按照
隱私政策
存儲和使用我的個人數據。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特別報導
藝術新聞
藝術關鍵字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