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當我們被(AI)逼著再次凝視動物:安特衛普當代藝術博物館「動物的一生」

當我們被(AI)逼著再次凝視動物:安特衛普當代藝術博物館「動物的一生」

When We are Forced (by AI) to Once Again Gaze at Animals: “The Lives of Animals” at Museum van Hedendaagse Kunst

比利時安特衛普當代藝術博物館(MUHKA)盛大群展「動物的一生」(The Lives of Animals)正是在這些年的沉澱後再次提出動物是什麼?人類與動物的關係等基本問題,回頭思索「動物權」。在氣候危機的當下急需從新角度面對「同伴物種」訴諸同理心、想像力外,也反思藝術前輩們一直以來試圖跳脫窠臼的觀點,以藝術「創作」與非人共生的其他可能性。
在過去的20年間,「動物研究」這門新學科迅速興起,「動物性」、「成為動物」等概念對焦人類與動物的關係,並與生態學、女性主義、後殖民主義等研究相互連結。藝術圈也在近年「人類世」、「後人類主義」、「非人類中心」等命題中,再次找回1960至70年代觀看動物思考環境、女權等批判性的討論以及與社會運動的交匯能量。在大量受唐娜.哈洛威(Donna Haraway)的《同伴物種宣言》(The Companion...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詹育杰( 28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