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薄荷薄荷】媽媽的多元宇宙:水耕香菜的成份與履歷

【薄荷薄荷】媽媽的多元宇宙:水耕香菜的成份與履歷

水耕香菜是因為研究投資和2021年加密貨幣的牛市,才關注起加密藝術的。這條路徑也是許多人的經歷,因為這樣,他們往往有著高度的現實考量,不會把NFT當作純粹的審美對象。不過,一路下來,水耕香菜已經建立了自己的購藏體系,也逐漸產生一套審美標準,甚至從廣義的消費者轉型為生產者。

2022年3月26、27日,Volume DAO在「濕地|venue」 舉辦論壇,藝術家王新仁於其中一場暢談藍籌加密藝術的搜羅方式。語畢,立刻有人拋出「所以到底哪些是藍籌?」的問題,顯然王新仁表面上言之鑿鑿,其實語帶保留,而聽眾亟欲了解作品走勢的迫切性,已經遠勝台灣人舉手發問的尷尬程度。這位聽眾就是社群中著名的「水耕香菜」(Aquaponics Kana)(以下簡稱「香菜」)。

疫情下的育嬰媽媽

2022年2月,香菜開始在Matters上書寫,留下許多對加密藝術作品的分析;同時,也積極在當時成員數超過一千人的Tezos Taiwan社群頻道Telegram(以下簡稱TG)發言,誰收了哪些作品、哪些作品有甚麼問題,我們都聽她說過。更值得注意的是,她似乎隨時都在線上。這種高頻度的網路在場真不是開玩笑,很難有人做到。

這段期間仍是疫情嚴峻之時,許多人無法外出。但,香菜還有另一個身分使她就算疫情不存在,也仍需長期待在家裡:新手媽媽。在這項新的「職務」中,時間不完全歸她所有,而她所能自由控制的時間也極其零碎,外出社交非常困難,「生小孩前我還真沒有想到是這種情況!」香菜有些意外地表示。

事實上,零碎時間恰好是高速迭代的Web3世界的特色。在這個新興場域,資訊量大且快,單一個人無法完全接收,而一旦失守,馬上就會因為錯過獨家訊息而跟一件好作品──除了「好看」,通常也是「好賺」──擦身而過。帶小孩使香菜長期在家,零碎時間則成為她扎根Web3的條件。一道門關上,一扇窗打開。就這樣,一株嗆辣的香菜從變幻無常如水般的分散式世界成長壯大。

一定要書寫,不得不社群

香菜是從收藏甜圈狗進入NFT(Non-fungible Token,非同質代幣)世界的,之後則因川貝母的TezDozen而落腳藝術傾向的Tezos,因此頗熟悉台灣的商業項目方。在〈甜圈狗元宇宙的中心化包袱〉文中,她分析了 NFT 專案疑似 Rug pull(抽地毯,指經營者離開)的假死狀態剖析,同時清楚知道參與這場遊戲所要付出的代價(時間的和金錢的),「經歷幣圈與NFT浪潮的洗禮,我想說的是,不管未來甜園狗是生是死,我都已經死而無憾。即使這是一次失敗的mint,但也是非常棒的mint!」

此外,跟所有藏家一樣,她也不斷探問NFT的屬性。香菜的觀察直接切中這新玩意兒的雙面性:「我只能說,在金錢世界裡永遠是結果論。如果你只是想要享受過程,那就Mint!」這是〈NFT是藝術品還是投資商品〉的結論。

不管還有哪些主題與說法,在Web3世界收藏藝術品、投資商品的人未必熱衷書寫,多的是在TG群收羅訊息,擼個羊毛,只留下一些爆笑貼圖就馬上落跑的過路客或投機者。但如果跟香菜認識,就知道她總是有話直說,不吐不快,寫字是必要的紀錄,更是必然的本能。我們可以在其臉書讀到跟小朋友共同成長的喜悅、擔憂和溫柔,而這樣的情態完全不見於其緊盯加密市場的手筆,後者充滿宣言式的熱情,更不乏鷹眼般的冷靜。水耕的香菜果然有各種不同風味。

如果母親是小孩的家長,作者是文字與概念的家長,那麼香菜還有第三個家長的身分,那就是設法凝聚成員注意力的社群經營者。被問起怎麼會經營社群,香菜直接把球丟給寶成,「Tezos Taiwan當初是寶成請我經營的啊!本來我沒有這麼想啊!」是嗎?如果不是跟社群有如此深的參與和依賴,對社群動向和成員有明白的觀察和掌握,怎麼會又怎麼能接下這個重擔?眾所皆知,不管是專案還是社群,面對眾人、應付各種意見,其勞累度和風險性是一點也不亞於創作的!

由香菜主責的 Tezos Taiwan 推特頁面,藉由推出兔年NFT與藏家保持連結。(本刊資料室提供)

此刻的Tezos Taiwan已經辦過不下三十場的AMA(Ask Me Anything的簡稱),香菜跟另一位夥伴捏捏一同主持許多藝術家訪談,曾經密度極高,讓成員們相當過癮。這些藝術家除了國內已經相當資深的陳乂和張明曜,也包括幾乎是Web3原生藝術家的Ann Chou。

2022年底,在Tezos Taiwan於台北國際藝術村舉辦的實體聚會(同時也是Taipei Blockchain Week的衛星活動)上,香菜特別使用了線上投票軟體,並制定許多精彩問題,讓與會者及時答題,大大活絡了現場氣氛。這些問題充分顯示香菜對Tezos鏈上作品的熟稔──從技術、價格、作者、發行時間等多元切面,妥善流暢地為作品分類,體系清晰,毫不馬虎。

延伸閱讀|Tezos上的「社群」擾動:以集體的行動建立信任鏈

創作魂與純藝術的幽靈

說了這麼多,香菜最嚮往的仍然是創作,當一個能夠持續生產的藝術家。成為全職媽媽前,她從事商品和網頁設計的工作,使用者介面和體驗都是她的專業考量之一。事實上,她高中時就是讀美術班的。「但我不認為台灣做純藝術的人很多,要以此餬口飯吃一點也不容易。」雖然世故,但香菜仍表示她激賞追求自我的藝術家,只要作品她喜歡,她也會盡力支持。

香菜在objkt.com上的創作頁面之一。(本刊資料室提供)

至於香菜自己,也有一些作品上鏈,原創二創皆有,積極以此跟社群互動。不管是年節還是特定的活動,她總是努力發作品。不過,面對2021年因為登上Art Blocks而走紅的王新仁及其作品,還有其他苦心琢磨編碼的加密藝術家,香菜毫不掩飾自己的想法,坦言自己作品的質量並未達到那種程度。可是,那又如何?關於這點,或許應該回到Web3的根本特色重新檢視。

在當前這個場域,能夠以近乎純藝術或美術(fine art)的精神與技法進行創作的人,大概早有相關背景。如果不是就讀科技或數位藝術之類的學門,就是有著實打實的工程師或資工/科人員歷練。這樣的生產者在專業上早已上窮碧落下黃泉一番,遇上Web3、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的爆發,是時機上剛好崁入一個可以容納自己的平台和新技術。儘管他們仍須熟悉鏈上的文化,並且確實使用了分散式技術和智能合約,但說到底,不能算是生態系的原生份子,亦即因此、為此而誕生和行動的「在地人」(native)。

由於Web3的環境高速迭代、原子間緊密相倚,時間和訊息均零碎分散,在此脈絡創作,量級和質感本來就不能跟「一人,一生,一事」的純藝術相提並論,視之為「不可共量」也不為過。香菜自認為的不足,實際上來自「傳統藝術家們」──在對媒材苦心孤詣的程度上,王新仁、王連晟和劉乃廷等藝術家的創作算是古典的,跟對水墨鑽研至深的畫家們沒有不同──承襲過往秩序所建立的身分,而這樣話語權似乎仍然籠罩(haunt)在某些Web3生態系原生創作者心中。

跟這些藝術家不同,香菜和其他創作者是真正因Web3的新技術、新關係、新概念而生,活在一個「替代性(alter-native)創作生態系」(如果可以這麼稱呼),非關當代藝術,也不屬於傳統藝術。如果遵守多中心的精神,純藝術(當代與傳統)跟替代性創作生態系應該相互為用,彼此尊重,Web3原生的創作者必須帶著自信繼續實踐,不卑不亢。雖然香菜對自己的作品還不滿意,但也不諱言,「面對一些只想說服別人的作品,我真的會怕!就不能讓觀看的人喜歡(或不喜歡)就好了嗎?」

延伸閱讀|【張寶成專欄】NFT藝術=NFT的藝術 + 藝術的NFT

現實的起點,信仰的歸處

跟許多人一樣,香菜是因為研究投資和2021年加密貨幣的牛市,才關注起加密藝術的。這條路徑也是許多人的經歷,因為這樣,他們往往有著高度的現實考量,不會把NFT當作純粹的審美對象(承前述,會有這種審美傾向的,往往已經有一定程度的藝術背景)。不過,一路下來,水耕香菜已經建立了自己的購藏體系,也逐漸產生一套審美標準,甚至從廣義的消費者轉型為生產者。

凡是進入加密世界,大概沒有人不想賺錢。不過,個人的美感、成員的情感、社群的共感卻可能如花朵一樣在世俗的淤泥中開出,沒準哪天還上升為信仰;就像一些電影套路,脾氣最差、城府最深的反派人物在跟主角相處的過程中,也可能慢慢被感化,接收到另一個世界的美好。「Tezos社群是我最喜歡的地方,因為這個社群沒有特定服務一名藝術家、或一個特定的專案,而是由不同群體鑲嵌而成。」「NFT應該是第一次讓獲利與藝術可以共生,同時開放給很多人參與吧!」剛剛才顧著發燒小童,等孩子睡去,此刻的香菜已在大方分享元宇宙歷程。隔著網路通話,我們還是能感受到那股熱切。

在電影《媽的多重宇宙》中,另一個人生只是楊紫瓊偶然墜入的想像,但在Web3的「多元宇宙」(plurality)中,另一個人生卻是水耕香菜正在面對的現實和此刻;前些日子她還試圖認領FAB DAO的工作,希望能為社群的轉型付出一些心力。她是一位母親,一位藏家,一位創作者,一位書寫者,一位社群經營者,一個跟我們所有人一樣普通的存在。

黃豆泥( 18篇 )

分散自治與數位主權探求者,白天於公部門服務,晚上為FAB DAO與Volume DAO成員,曾以《百岳計畫》(Project %)參與2022年林茲電子藝術節,並規劃北師美術館《Kng DAO》(2022)、台北國際藝術村《鏈上駐村》(2022, 2023)。嚮往制度設計與新興科技的撞擊,正在尋找有別於電馭極權與財閥亂鬥的第三條路。

張寶成( 26篇 )

Volume DAO 共同創辦人,參與策劃台灣第一場泰卓鏈(Tezos)人工智慧 NFT 收藏展《機器會夢見 NFT 嗎?》。曾為音樂廠牌「旃陀羅唱片」(Kandala Records)負責人,與黃大旺共同發行的專輯「民國百年」,獲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大獎「數位音樂與聲音藝術類」榮譽賞。同時為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博士,專長為歷史理論。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