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書評】《什麼是繪畫?》:凝聚的邏輯

【書評】《什麼是繪畫?》:凝聚的邏輯

《什麼是繪畫?——我們該如何觀看、如何思索所見之物?》

人類接觸與發展藝術的過程中難免涉及某些議題,例如:「什麼是藝術?」或者「什麼是繪畫?」議題古老,不容易清楚歷史上何時有了提問,即使做出文字與思想上的記載,歷史終究指涉不出何種思維給予這類議題做了真正的解釋。議題本身的意義往往不在歷史上回答了什麼,議題驅使的思索價值是人類思想不斷進步的主因。

人類接觸與發展藝術的過程中難免涉及某些議題,例如:「什麼是藝術?」或者「什麼是繪畫?」議題古老,不容易清楚歷史上何時有了提問,即使做出文字與思想上的記載,歷史終究指涉不出何種思維給予這類議題做了真正的解釋。議題本身的意義往往不在歷史上回答了什麼,議題驅使的思索價值是人類思想不斷進步的主因。換言之,面對古老議題的論述,一方面需要清晰的歷史邏輯,所謂上下連貫,窮極各式典章;另一方面則是個人進入複雜的歷史叢林時必須具備的觀察和勇氣。朱利安.貝爾(Julian Bell)在《什麼是繪畫?》一書以簡單的書名與極富邏輯的內容架構,說明了觀看歷史與不畏各式繪畫理論的細膩觀察和個人勇氣。​

朱利安.貝爾明白議題的挑戰,他以通俗的語彙層層帶入,勾勒表象之下無以名狀之物。好比談論二十世紀關於繪畫圖像與記憶中,作者通過「空間與視角」,「記憶的感受」,「疏離的現實主義」與「回歸原始」由外在而內在的,由現實而過往的,有節奏的說明和分析人類如何通過繪畫達成目的。如何實物紀實、迎合慾望,如何去除匠氣,利用更簡單、更愉悅的方式理解世界,甚至將相機的發明與繪畫市場的影響放入論述之中;談及現代主義,除了藝術在歷史上的演化形式,作者更願意把這種形式建立在「把藝術當作減輕疲勞的事物」,所例舉的馬諦斯(Matisse)作品其中目的在於「企圖放慢大腦運作速度」;或者,談及「行動藝術」(Action Painting),作者強調其中形式在於「畫作本身是畫家混雜的一生中的某個『瞬間』……新的繪畫形式已經打破了藝術與生活之間的藩籬。」朱利安.貝爾敘事過程不鬆不緊的踩踏在各式繪畫情節與歷史脈絡上,與傳統西方藝術書籍比較,作者聚焦繪畫,觸及各式條件,更願意站在時代的反射與個人精神多項議題的交錯而歸結出繪畫的目的與意義,如此讓許多鍾情於繪畫的讀者有了新的體驗。​

亨利.馬諦斯,《舞》,1910年。(圖片來源:《什麼是繪畫?》,典藏藝術家庭,2019年)

不過,朱利安.貝爾在《什麼是繪畫?》一書中並不急欲建立何種繪畫理論,挑戰歷史思維,他把自己當作一位梳理者,將盤根錯節的繪畫現象,觀看方式,歷史脈絡,人類心智與精神通過「繪畫」這項載體的各種面向審視,使讀者明白許多交纏在繪畫周圍與內部的議題。甚至看似「簡單」的繪畫理論,實際在人類生存中有著許多與文明演進不可分割的關係,好比作者談神話在繪畫中扮演的角色與地位,他說「神話」就像「故事」一樣,聽起來不值得相信,人們以「僅僅是神話」和「只是故事而已」回應對於神話的看法,然而卻經常認同神話以隱喻方式傳達事實,基督教透過繪畫傳達「神話似真理」便是案例,或者「文章提供讀者訊息,圖畫則提供訊息給文盲」,傳達出神話的意義。作者通過人類世界早已存在的現象,解釋人類與繪畫之間長久以來的奇妙關係。這些關係被朱利安.貝爾歸納為四種概括的模式進行總結,並且以「畫家的羅盤」表述。即使大量引用各式評論文字,作者掌握深入淺出與清晰的論述結構或許是因為時時不忘與讀者進行有效交流的目的。

​當筆者將全書觀看,內心不禁再次浮現書名:「什麼是繪畫?」朱利安.貝爾彷彿明白讀者所想,於是最終提及:「所以什麼是繪畫?……這個問題無從回答:我們對繪畫的感受有一種凝聚的邏輯。」所謂「凝聚的邏輯」便是讀者必須在整本書中領會的內涵與架構。


本文節錄書籍

《什麼是繪畫?—我們該如何觀看、如何思索所見之物?》

繼約翰.伯格《觀看的方式》後,又一精彩之繪畫論述!從模仿、表現、形式、現代性、抽象和再現……探究繪畫的脈絡與發展。


單煒明( 1篇 )

美國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SCAD)繪畫碩士;澳洲臥龍岡大學(UOW)藝術博士;教育電台「不單單是藝術」與「藝術單飛」節目策畫與主持;獲得第52屆廣播金鐘獎藝術與文化類節目主持人獎;寧德師範學院教育與藝術學院副教授。著有《510號房》、《一幅名為時差的抽象畫》、《影子窺視》、《八月南風飛》。個人畫展二十餘場。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