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Arts-and-the-SDGs藝文環境的永續未來

Arts-and-the-SDGs藝文環境的永續未來

Arts and Culture Environment’s Sustainable Future

藝文產業長期為非高汙染的產業,台灣的藝文產業過去也甚少將環境意識帶入藝文生態的系統做檢視。本專題透過不同案例理解國際博物館、畫廊、推測設計、影展的永續機構與相關政策,回看台灣藝文產業如何在具體的參照與指引下思考產業永續發展的可能。

關於氣候變遷、經濟成長、社會平權、貧富差距等議題與思維意識,幾乎已經是人們當代生活每個消費與行動背後,經常權衡的價值判斷。聯合國在2015年,宣布了「2030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包括了17項永續發展目標,包含消除飢餓、促進性別平權、負責任的生產與消費、氣候行動、產業創新與基礎建設、尊嚴就業與經濟發展、和平正義與有力的制度等17個永續發展目標。透過目標與參考指標,從個人到企業與政府,在每個決策與行動中,都能藉此比對是否符合永續發展的方向。

插畫/An Chen。

聯合國於1987年10月通過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書中提到永續發展「既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危及下一代人的需求與發展」,並「確保跨世代擁有相同的發展機會」。回視台灣,除行政院宣示2050年全台淨零碳排,企業方對於企業社會責任與永續治理,更定義了ESG(Environment、Social、Governance)的永續企業的發展指標,並被納入企業價值的研究分析的衡量指標。

藝文產業長期為非高汙染的產業,台灣的藝文產業過去也甚少將環境意識帶入藝文生態的系統做檢視。但台灣近年從尼可拉斯.布西歐(Nicolas Bourriaud)於「2014台北雙年展」所提出的「人類世」(Anthropocene)概念,到2018年台北雙年展的「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展題,再到2020 台北雙年展的「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已經帶出一條透過展覽,檢視藝術生態系統的嘗試,環境、生態與永續意識已經成為一更普遍的思考。然而除了具有意識,國際間的藝文生態皆以更具體的方式回應SDGs的發展目標。包括2020年於倫敦成立的「畫廊氣候聯盟」(Gallery Climate Coalition),目標於2030年至少減少聯盟成員50% 的碳排放,目前該聯盟已有超過百餘家畫廊、藝術家與收藏家參與,積極向國際畫廊推廣,將氣候變遷議題納入營運策略。另外包括英格蘭藝術諮議會(England Arts Council)自2012年起,即規定英格蘭境內接受諮議會補助的數百個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組織,必須填寫「創意IG工具表」(Creative IG Tools,後改名為「創意綠工具表」,Creative Green Tools),是世上第一個將「碳排放量」揭露列入藝文補助填寫項目的官方單位。本專題透過不同案例理解國際博物館、畫廊、推測設計、影展的永續機構與相關政策,回看台灣藝文產業如何在具體的參照與指引下思考產業永續發展的可能。

本專題同步刊登於《典藏.今藝術&投資》第353期。

張玉音(Yu-Yin Chang)( 333篇 )

文字女工與一位母親,與科技阿宅腦公的跨域聯姻,對於解析科技、科學與藝術等解疆界議題特別熱衷,並致力催化美感教育相關議題報導,與實踐藝術媒體數位轉型的可能。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並擔任文化部、交通部觀光局指導的「台灣藝術指南」專冊、「台灣藝術指南TAIWAN ART GUIDE」APP研發計畫主持,以及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曾任《典藏.今藝術》企畫編輯、副主編、社團法人台灣視覺藝術協會理事,現為藝術新媒體「典藏ARTouch」總編輯。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