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電影的美術館轉生考】「一一重構:楊德昌」:從回顧展的框架尋找「藝術家」與重探電影展覽

【電影的美術館轉生考】「一一重構:楊德昌」:從回顧展的框架尋找「藝術家」與重探電影展覽

【Transforming Cinematic Presence: A Study of Exhibitions of Cinema】“A One and A Two: Edward Yang Retrospective”: Finding the “Artist” in a Retrospective Framework, Reexamining Exhibition of Cinema

在我看來,「一一重構:楊德昌」的觀展過程就像是在尋找楊德昌。相較於黃華成展以「未完成」回應原作、檔案與研究等的「匱乏」,楊德昌展則必須從「過剩」中進行「重構」(re-member),進而自散落的、未竟的、模糊的、佚失的楊德昌幽靈碎片,重塑出一個楊德昌的「藝術家」的形象(figure)與回顧展的框架。這個形象雖看似順應著外顯的創作命題或相應階段所發展出的七個子題構成角色(character),卻不侷限在編年邏輯,並隱隱勾勒出一條成長軸線,鋪展出楊德昌的美學、思想與精神的從萌動、碰撞到實踐,乃至返璞歸真、戛然而止又永生不死的迴盪。
臺北市立美術館(以下簡稱「北美館」)與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攜手合作的「一一重構:楊德昌」(王俊傑、孫松榮策展),近幾個月來颳起一陣「電影展覽」(exhibition of cinema)的討論風潮,北美館也舉辦國際論壇與相關座談深入探討此一跨域趨勢。縱然本專題同樣聚焦此一命題,我卻主張暫且跳脫該閱讀路徑,重返中文展名並未明確標示出的「回顧展」(retrospective)框架,或能協助檢視本展的...


您已經是會員?
典藏
免費加入會員,閱讀專屬藝文報導
繼續閱讀此篇文章 加入會員


童詠瑋( 52篇 )

藝評人、獨立編輯。關注橫跨視覺、表演、影像與數位藝術等領域。曾任《典藏ARTouch》編輯、絕對空間展場經理,參與《Fa電影欣賞》、《藝術觀點ACT》執行編輯,書寫另也散見於《典藏.今藝術》、《臺灣數位藝術網》、《放映週報》等平台。紀錄片研究論文曾獲世安美學論文獎。現主要研究旨趣為影像理論、左翼文藝、媒介研究、媒體行動主義等。E-mail: tungyungwei@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