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隈研吾設計的白石畫廊空間中,整齊展示著KEA TSAI睽違多年的平面與立體新作。入口處張貼著大型輸出海報,其樣式不難令人聯想到與藝術家名稱相近的北歐連鎖傢俱品牌。展覽自述化為一張給觀者在入場付出注意力成本之前的大型收據,上面條列著KEA對於自身創作精髓的成分:Urban Culture、街頭精神、文化霸權、資本主義、國家機器與壟斷。「REBEL MADE WORKS」——藝術家將反叛者的宣言印成一張大賣場收據、一幅拓碑。那麼,此刻在畫廊空間觀看的我們,買單了什麼?
在白盒子藝術與街頭文化之間翻牆
本次在白石畫廊的KEA TSAI個展「KEA TSAI:STICKER UP!」,承襲著70年代以降之全球街頭文化裡的視覺元素與精神。藝術家挪用各種連鎖企業的圖標(icon)與形象,透過部分改造、惡搞圖標,使圖像產生視覺語言上的顛覆性。他進而以這個源自於街頭文化的行動創作,在將圖像放大、重複、覆蓋或撕除等動作中,詮釋著圖像(image)與圖標在另類文化與藝術文化之間交織的美學思考。
這令人聯想到那條由安迪・沃荷(Andy Warhol)、芭芭拉・克魯格(Barbara Kruger)、巴斯奇亞與KAWS等藝術家所開拓的Urban Art大道。到了2000-2010年代的亞洲,那些生存於街弄巷口的次文化、街頭與潮流文化,接續了這條創作精神,讓它在世界宣稱藝術終結之後的當代環境裡,成為一個在白盒子藝術與街頭文化之間翻牆的美學思想。身兼藝術學院訓練與街頭文化涵養的KEA TSAI,則是這當中具有標誌性意義的台灣藝術家之一。
KEA TSAI在「STICKER UP!」裡帶來的作品,在返身性關照自身早年於街頭創作的脈絡中,投射出一段關於Urban Art、街頭藝術與潮流藝術在21世紀纏繞至今的歷史。他自1998年開始受到美國、日本街頭文化與後續被稱為香港潮流的「MK文化」(旺角文化)吸引,亦於2002年開始上街頭以模板塗鴉創作。貼紙藝術(sticker art)作為呼應「顛覆廣告」(Subvertising)之街頭行動的便利性、快速性與視覺性,以及MK文化中的公仔玩具,成為KEA TSAI當時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造形研究所的創作謬思。
彼時,2004年時他曾以創作潮流公仔與雕塑作為研究所畢業製作主題,儘管與當時藝術學院所傳授的古典與後現代主義雕塑大相徑庭,但KEA TSAI並沒有將其視為兩種極端的藝術方法。他嘗試著兩種美學價值觀的兼容並蓄,在展場中的大型舊化金屬質感的樹脂雕塑《TANK M48A3 PEACE BEAR》與最尾端的大型公仔《REBEL MONSTER》之間,似乎說明著他依然在創作中保留著造形語言,以及紀念性雕塑的力量。前者結合33D逆向掃描雕塑工序、工業3D建模、樹脂、鋁合金、壓克力顏料上色與噴繪等技術,將兩台越戰時期常見的戰車,美軍戰車,凹折成一隻瓦解戰爭意圖且轉化成象徵和平的泰迪玩具熊。而後者則以金屬結構支撐的樹脂作為材料,塑造出KEA TSAI在創作初期創造反霸權、反壟斷與反體制形象的「反叛怪獸」大型公仔。
KEA TSAI邀請觀眾為這名為反叛怪獸的可愛雕塑貼上貼紙,作為互動與致意,猶如一座邀請我們為它獻上花束的紀念碑。雕塑的語言與力量並不因為它變得卡通、可愛又平滑而因此扁平化,它在這些形象上延續了過往的使命,只是它並非為了亙古而紀念。它帶著過去,紀念當下。
跨美學政治的耦合實踐
而在平面系列新作中,其圖像塗層的佈局、構圖的集合性以及材料性等面向,都透露出KEA TSAI在創作嚴謹度上的自我要求。在複合壓克力彩、噴繪與紫外光吸收劑的架上繪畫作品中,他以層層顏料佈局圖層,詮釋貼紙圖像被覆蓋或撕下的表面層次,部分作品中的作舊則用以詮釋覆蓋的過程中留下的時間性。例如作品《THE MULTIVERSE OF MADNESS》裡,KEA TSAI將圖像匯聚成一個如多重宇宙星系般的集合。在這個集合中,各種企業圖標被翻玩成惡搞的標語,左側則藏著KEA TSAI在街頭從事創作之初便使用至今的簽名式圖標。
在展場中,結合樹脂雕塑與烤漆塗料的架上複合媒材新作,KEA TSAI更精練地表現了創作在遮蓋與揭露的手勢中表現的對立耦合(coincidentia oppositorum)。在作品《FAITH COST ME A LOT》中,我們隱約可看到一個舉起雙手,緊貼牆面的人形,被撕開一半的紅底白字商標所覆蓋。作品名稱的「信仰」暗示裡,我們或可聯想到兩種信仰在這件作品中的關係:一個被九〇年代誕生的街頭品牌「Supreme」圖標貼紙所遮蓋的耶穌受難像,一個街頭文化的消費主義信仰,與宗教信仰之間的對立耦合。
同時,這裡也隱含著一種在視覺文化中轉生的挪用與顛覆。該街頭品牌圖標,其美學靈感源自於美國女性藝術家克魯格的標語藝術,而KEA TSAI則藉著挪用與顛覆,讓這個視覺文化重回藝術場域裡產生對話。表面被遮蓋,被遮蓋的形象卻更加被揭露。至高無上的(supreme)信仰,隱身在消費主義與街頭文化之中,它(信仰)並無消失,從具體的形象中抽象化為一個姿態,又或者是半個圖標。繪畫—雕塑、平面—立體、圖標—圖像—形象等面相之間的美學政治耦合,在看似單純的視覺表現裡,饒富層次豐富的語意。
近年來,國際上逐漸有藝術機構以策展計畫,審視著九〇年代以降的次文化與街頭藝術如何作為後情境主義、駭客文化、行動藝術對於以資本為中心的公共空間之霸權巔覆。現正於柏林十字山/貝塔寧(KunstraumKreuzberg/Bethanien)藝術空間舉辦的大型展演「Werbepause – The Art of Subvertising」,其集結街頭藝術家顛覆廣告的藝術實踐,與「KEA TSAI: STICKER UP!」呼應著一個關於街頭藝術在當代的國際對話。然而兩者不同之處,在於前者著重於顛覆廣告的行動性實踐,而後者更表現著實踐藝術美學養成中的耦合性。
「KEA TSAI: STICKER UP!」將畫廊改造為一座弔念著文化反堵與販售後情境主義國際(post-situationism)的臨時賣場。弔念源自於藝術家將顛覆廣告與街頭雕塑等創作形式,從街頭的場域中分娩,置放到抽離時空間的白盒子空間裡,讓白盒子空間畫上傢俱賣場的妝,讓公仔繼承傳統雕塑中的紀念碑性。
喧鬧與爭鳴街頭派對散去,圖像留在莊重的空間裡保持詼諧,貼紙對戶外牆面的破窗佔領行為,成為藝術家邀請觀者在裝置作品中的互動儀式。作品在空間性與場域性的變調中,緬懷文化反堵之顛覆性。我們買單的不真的是一場文化反堵,而是KEA TSAI的創作之於街頭藝術與學院藝術在臺灣之獨特脈絡下,展現跨美學政治之耦合性實踐。
KEA TSAI: STICKER UP!
展覽日期|2022.06.11 – 07.30
展覽地點|白石畫廊台北空間(114台北市內湖區基湖路1號)
藝評書寫與研究者,現為典藏雜誌社(《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社群暨企劃主編、國際藝評人協會台灣分會(AICA Taiwan)理事。目前關注異質性的創作與勞動,長期研究繪畫性與敘事性等命題,對於另類文化和視覺語言的迷因混種亦深感興趣。文章散見於《典藏ARTouch》、《CLABO實驗波》、《端傳媒》、《非池中藝術網》、《Fliper》、《ARTSPIRE》、《500輯》、《藝術認證》、《歷史文物》、《新北美誌》等。
sid@arto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