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立木畫廊台北快閃第二輪:「回憶的載體」

立木畫廊台北快閃第二輪:「回憶的載體」

“The Medium is Memory”: Lehmann Maupin’s Taipei Pop-up, Part II

自八月底,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於台北的季節性展覽接續前幾週的「存在狀態」展,開啟了第二階段「回憶的載體」(The Medium is Memory),集結了多位藝術家探討「回憶」與「身分」的作品。

自八月底,立木畫廊(Lehmann Maupin)於台北的季節性展覽接續前幾週的「存在狀態」展,開啟了第二階段「回憶的載體」(The Medium is Memory),集結了多位藝術家探討「回憶」與「身分」的作品。作為介於常態性空間與藝博會的中間形態,不少國際畫廊近年來發展出的「快閃展覽」,為進入本地市場提供一個靈活管道,也讓本地觀眾獲得深入了解所展出藝術家的機會。

立木畫廊台北季節性空間參觀預約連結:https://bit.ly/3kFASQg

「回憶的載體」(The Medium is Memory)展覽現場。(立木畫廊紐約、香港、首爾及倫敦提供,攝影/李國民)

此次展出的藝術家包括來自美國的麥克阿瑟.比尼恩(McArthur Binion)、海倫.帕什加(Helen Pashgian),現居美國的波多黎各藝術家安吉爾.奧特羅(Angel Otero),現居英國的馬來西亞藝術家曼迪.埃爾-薩伊(Mandy El-Sayegh)和伊朗藝術家施拉澤.赫什阿里(Shirazeh Houshiary),以及兩位韓國藝術家李昢(Lee Bul)和徐道獲(Do Ho Suh)等。他們的作品以既精巧微細卻又具備強烈張力的視覺風格,基於個人身分或生命經歷,廣泛觸碰人之生存狀態與本質多方面課題,同時也共同勾勒出立木畫廊一以貫之的藝術品位與關懷。

相關閱讀|迴游與駐留:安吉爾.奧特羅的創作觀與方法

立木畫廊於台北的季節性第二階段展覽「回憶的載體」(The Medium is Memory)。(立木畫廊紐約、香港、首爾及倫敦提供,攝影/李國民)
「回憶的載體」(The Medium is Memory)展覽現場。(立木畫廊紐約、香港、首爾及倫敦提供,攝影/李國民)

在這其中,繪畫性的探索佔據相當重要的位置,有比尼恩標誌性的以私人檔案為基底、油畫棒顏料形塑的網格抽象畫作《DNA:Study》,有奧特羅以波多黎各童年家屋以及生命經歷中各種具象、抽象的記憶物件組構而成的《Cold Facts》等畫作與素描若干,埃爾-薩伊的作品於微妙抽象間探索媒材與繪畫語言的共生,赫什阿里的畫面則同時具備簡約與錯綜複雜的特性,在密織的線條、如霧的顏料的呼吸起伏間涵納精神與歷史的交織,呼籲觀者值得靜下心觀看。此外,李昢震撼人心的繪畫系列「Perdu」混合了有機、無機材質與觀念,於平面畫面中凝結了其游刃有餘於多種媒體間的宏大關懷。幾件裝置作品同樣多元而深刻,包括徐道獲標誌性的纖維雕塑「標本」(Specimen)系列與象徵意味濃郁的鍍金裝置《Karma》,以及1960年代美國「光與空間運動」代表人物之一海倫.帕什加為光賦形的經典作品。立木畫廊帶來這些難得於台灣一見的作品,為本地觀眾進一步認識這些在國際間多元、且頗具代表性的藝術家提供了絕佳入口。

「回憶的載體」(The Medium is Memory)展覽現場。(立木畫廊紐約、香港、首爾及倫敦提供,攝影/李國民)

「回憶的載體」(The Medium is Memory)

展期|2021.08.28-09.18,每週二至週六11:00-19:00
地點|台北金普頓大安酒店一樓(台北市大安區仁愛路四段27巷25號)
藝術家名單|麥克阿瑟.比尼恩(McArthur Binion)、施拉澤.赫什阿里(Shirazeh Houshiary)、李昢(Lee Bul)、安吉爾.奧特羅(Angel Otero)、海倫.帕什加(Helen Pashgian)、徐道獲(Do Ho Suh)
預約連結|https://bit.ly/3kFASQg

 

嚴瀟瀟(Yan Xiao-Xiao)( 192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