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天時代的收藏和鄉土革命意義的風景畫——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館在台北故宮
我們能不能夠理解到,印象派「見證」的歷史脈絡,是在啟發每個歷史時期DNA中開放與包容的「當代性」?這一次普希金博物館特別帶來一場有別於東方的山水歷史景觀;海明威筆下《流動的饗宴》,是巴黎是遊吟,也是歐洲的輝煌和流離,人物走向大自然走向「他者」,也走向了「精神」的聖壇!是時候讓銷聲匿跡100年之久的現代繪畫收藏界聖像重見天日?是否我們在享受日據時代石川欽一郎傳授印象派手法的台灣鄉土寫生畫之前,了解西方文藝復興以來到印象派前後,現代主義繪畫的崛起,風景畫是作為視覺革命的觀看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