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故宮」,你會想到什麼?是收藏清宮國寶的地方?還是嚴肅的歷史殿堂?
國立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故宮)坐擁世界一流的中華瑰寶,典藏文物總數超過690,000件,包括銅器、玉器、陶瓷、漆器、珍玩、書法、繪畫、善本古籍及文獻等。排除每三個月固定更換國寶文物的「國寶聚焦」專室,以及兒童學藝中心(成立於2008年,簡稱兒藝中心)每年二到三檔的換展之外,故宮每年都會推出超過十餘檔的新展,滿足來自世界各地、四面八方觀眾的期待。
參訪民眾的多元化,使故宮甚少會在策展前,將目標觀眾優先聚焦在特定族群(例如孩童)上。故宮所有展覽皆以服務大眾為前提,策展人也多由院內研究員擔綱。故宮以學術研究作為走向國際的核心競爭力,研究類別可分為古代書畫、器物、圖書文獻三類。多數的展覽,會從研究員自身研究領域出發,擬定展覽主題及內容,再考慮其他族群需求。
其次,在故宮的組織分工下,另設有行銷業務處和展示服務處,通常會從既有的新展中挑選適合的展覽主題,推出不同類型的教育推廣活動、學習單、文創商品、出版品等。可說故宮自1965年遷至士林外雙溪至2019年間,從未在正館的真品展覽中,針對兒童觀眾規劃專屬的展覽、空間及展示設計。
轉變,兒童策展的突破與成功
2019年是故宮「為兒童策展」的鮮明轉捩點。故宮首度以國小兒童為主要觀眾主體構思展題。2019年7月由書畫處策劃推出「故宮動物園」特展,以古畫中的動物為主軸與公立動物園合作,首次引入動物標本展出。
無論從企畫設計、執行及維護管理,皆是全新的挑戰。據筆者所知,「故宮動物園」在面世前,並未受到前輩館員青睞,卻不曾想推出後佳評如潮,超高人氣的參觀盛況,不僅跌破大家眼鏡,同時也翻轉故宮策展的想像,多方面啟發了後續展覽、活動、出版等規劃。
首次策劃兒童展覽就成功的經驗,也延續到2022年故宮再次以親子觀眾為目標,推出「草蟲捉迷藏」特展。以歷代草蟲畫為主體,跨界結合昆蟲學知識與標本,透過遊戲般的輕鬆心情,來辨認、發現古畫中的草蟲。在文字上同樣力求簡潔明快,利用簡單的問答,引導兒童觀眾觀賞畫作。雖然此展尚未達到「故宮動物園」的高人氣,但尋找清代《草蟲圖》中的美洲「小強」,也成功在網路上造成話題,引發關注。
學會說故事,打造專屬兒童的空間
2021年,當時已掌握親子流量紅利的故宮,在北院正館三樓新闢一間親子展廳,為親子觀眾規劃專屬的真品學習空間。首檔推出「華麗魔法屋—故宮的洛可可珍藏」一展(現為常設展示)以情境故事打造全齡、親子共融的展示空間,展出故宮鮮為人知的歐洲文物收藏。為了與B1的「兒童學藝中心」區隔,親子展廳設定以中高年級小學生能自行參觀為原則;低年級及幼齡兒童可以通過視覺化的展示手法,自然地了解展覽欲表達的情境及內容。

相較正館以成人觀眾為主體的展覽,親子展廳在規劃上有許多明顯的變化。包括,展場空間為具象的歐洲洛可可風格沙龍,佈陳燈光明亮清晰;說明文字淺顯;展櫃高度下降至符合四歲兒童身高約102公分左右;因應疫情考量,過去展場常設的觸摸體驗區,改採無接觸的數位互動體感遊戲。為了去除嚴肅氛圍,增添軟性休憩空間,設置了舒適的沙發並播放優美的鋼琴曲。展覽手冊,更是導入貼紙遊戲冊的概念,增進展覽的互動性與娛樂經驗。甚至導入數位內容,以臉書相機開啟AR導覽,便會跑出可愛的虛擬寵物大麥町犬「可可」,作為展覽陪伴。
自媒體時代,數位展覽的創新趨勢
呼應全球博物館後疫情時代之趨勢,故宮近年傾向以非接觸式的數位裝置,輔助文物展示,提供更多元的展覽模式。故宮在2021年2月宣布增設數位資訊室後,同年四月立即推出北院有史以來最大的數位展─「故宮魔幻山水歷險」特展。集結故宮20年來,從數位典藏到創意展示的成果。導入AI互動科技應用,以數位文物圖像結合動態3D投影效果,及環繞光影等設計,帶給觀眾耳目一新的展覽體驗。
魔幻山水特展的目標觀眾,設定以親子家庭和年輕族群為主,希望把故宮也可以「很酷、很好玩」的新觀感,植入未來世代心中。此展的策略,明確主打「拍美照」,將社群媒體的互動分享,納入企畫最重視的環節。為使展場兼具「分享」與「行銷」雙重特質,打造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成為佈展核心。此法,不但能讓故宮與網路世界的虛擬觀眾產生更多連結,同時掌握了父母喜歡在社群分享孩子成長的心理。
近兩年故宮沉浸式的數位展,逐漸成為年度展覽規劃的一環,其中不可獲缺的遊戲互動裝置,也成為親子共遊中的輔助教具。如:高解析的文物互動桌及3D模型,其設置目的之一,便是讓家長可以更輕鬆地向孩子解釋文物的細節。
培植種子,南院親子觀眾的養成
前面提到的案例,多聚焦在臺北故宮,實際上位於嘉義的南部院區,據院方2024年發布資料顯示,南院的親子觀眾佔全院總參觀人數的五成。因此,如何將展覽轉化為大眾看得懂的故事,一直是南院努力的方向。今年初春(2024)故宮南院首次推出一檔專為兒童策劃的「神獸現形—文物中的奇幻生物」特展。策展人表示這檔展覽是承接北院幾檔成功的親子特展概念與經驗,特別回饋南部親子觀眾長年的支持而策辦。

展覽內容除系統性介紹傳說中神奇生物的來源及特殊能力,也運用展覽設計實境解謎,邀請親子觀眾用不同的角度認識文物。展示設計方面,配合兒童降低展櫃及文物陳列高度。為吸引兒童入館,更是每日限量發送不同等級共15種的神獸卡牌,將文物與遊戲卡牌結合,致力培育新世代的博物館群眾。
從2019到2024年,故宮為兒童策展已累積近六年經驗。本文因專題所限,僅針對故宮親子展覽介紹。實際上故宮在兒藝中心、教育推廣活動、繪本出版等方面,也有不少亮眼實績。文化參與權是兒童基本人權,博物館是為關鍵,值得我們投入更多資源與空間。故宮透過平易近人的展題及企劃,扭轉博物館在大眾心中無聊又嚴肅的形象,將豐富的藝術文化內涵,生生不息地傳遞下去。
參考資料
策展小組,〈「華麗魔法屋—故宮的洛可可珍藏」特展的製作幕後〉,《故宮文物月刊》,第469期,2022年。頁97-109。
邱士華,〈微物趣-「草蟲捉迷藏」特展概述〉,《故宮文物月刊》,第472期,2022年。頁4-23。
謝俊科、許賀雅、黃瓊儀,〈數位轉型.拍照共享-「故宮魔幻山水歷險」策展實錄〉,《故宮文物月刊》,第461期,2021年。頁106-125。
王健宇,〈漫談神獸間的關係:故宮南院「神獸現形-文物中的奇幻生物」特展〉,《典藏古美術》,第378期,2024年。頁88-93。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藝術史碩士,現任典藏ARTouch編輯。對東亞區域跨物質與視覺文化研究感興趣,近期關注臺美史中的植物圖像。
歡迎來信投稿:yulin@artouc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