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疫情中持續探測臨場性作品可能:北美館「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

疫情中持續探測臨場性作品可能:北美館「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

臺北市立美術館自2015年來,持續由館內策展人蕭淑文帶來針對跨域、混種與臨場性(Live work)作品為基礎核心的展演,今年蕭淑文邀請客座策展人耿一偉,在此展覽脈絡下再次推出「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展覽企圖通過展演打破靜態作品展示的結構,藉由「活展覽」的部署,希冀從人、環境、生態、疾病種種徵兆描繪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尤其全球正在面對疫情狀態之下,格外具有意義。展出藝術家包括FAMEME(余政達)、張嘉穎、陳亮璇+致穎、李貞葳、Baboo、阮慶岳、許悔之、李明學、發條鼻子、張致中、太研設計吳書原+耿寧及滯留島舞蹈劇場等,共12組創作者或團隊
臺北市立美術館自2015年來,持續由館內策展人蕭淑文帶來針對跨域、混種與臨場性(Live work)作品為基礎核心的展演,包括過去的「食物箴言:思想與食物」、「愛麗絲的兔子洞」、「社交場」等,都是聚焦此類型展覽的偵測。今(2020)年蕭淑文邀請客座策展人耿一偉,在此展覽脈絡下再次推出「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
左起為:「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策展人蕭淑文、北美館館長林平、客座策展人耿一偉。(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展覽企圖通過展演打破靜態作品展示的結構,藉由「活展覽」的部署,希冀從人、環境、生態、疾病種種徵兆描繪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尤其全球正在面對疫情狀態之下,格外具有意義。展出藝術家包括余政達、張嘉穎、陳亮璇+致穎、李貞葳、Baboo、阮慶岳、許悔之、李明學、發條鼻子、張致中、太研設計吳書原+耿寧及滯留島舞蹈劇場等,共12組創作者或團隊,展覽跨越藝術、文學和科學,建構出一種現實情境,將其作品連結當下時刻和日常生活裡的「奇觀」之間。
「活展覽」將會是未來館內常態型規劃
北美館館長林平表示,這個展覽發生的時刻,正是疫情對於全球產生巨大影響,我們面對相當特別的時刻,台灣是少數還能正常生活的島嶼,但這種例外狀態也讓人產生漂浮感,有種戰時的偏安感,也會不時懷疑「我們真正安全嗎?」這種狀態,就如同觀看海市蜃樓,或是在不安中尋覓出小確幸,又或是在不安中調度我們的幽默感來應對,外面雖然一樣是藍天,但這個藍天似乎已經和過去的不太一樣。而目前館內所有的展覽,都充滿對於歷史的沉思,思考藝術與冷戰的關係,許多檔案甚至要多造訪幾次瀏覽,才能完全看完。而在這個暑期充滿夏日光影的時刻,北美館提供觀眾對於假期不一樣的想像。
林平同時回顧了北美館處理現場藝術相關展覽的歷史,持續思考「活展覽」的可能,也是企圖解構、鬆動展覽靜態的結構,從當代藝術持續的進展中,尋覓出跨域產生的新能量,美術館在行動中思考,對應出「活展覽」中活的思維,這個展演方式提供機構以動態有機關係來建構展演。她也預告美術館將持續建構視覺、表演藝術、農業、文學等跨領域的多重關係,將會是北美館常態性的規劃。
北美館館長林平於「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也預告美術館將持續建構視覺、表演藝術、農業、文學等跨領域的多重關係,將會是北美館常態性的規劃。(攝影/許雲喬)
一般展示難有的經驗
展覽策展人蕭淑文表示,目前她每兩年都會做一檔活展覽跟觀眾碰面,此次她邀請劇場界的耿一偉共同來策畫,兩人對於臨場性作品是否只是把黑盒子搬移到白盒子來有許多互動與討論,他們也共識這樣的跨界對話,其實更像是網球的雙打關係。她更解釋主視覺為何沒有使用藍天,而是灰色的天空,因為展覽作品提供的並非都是愉悅的經驗,而是要讓人在行動中去沉思,以議題傳導出旅遊、黑色幽默,甚至談到生態環境與永續,作品有度假被監控的狀態、刺鼻的沙灘、無法抵達的目的等,感受到其中的無效與無力。展覽持續都是有機、活的,觀眾會面對到當下和未來,與作品互動共同思考觀點。
耿一偉則表示,這樣的展示執行是難度非常高的展覽,因為所有作品幾乎都是全新製作、並且涵蓋許多限地製作的過程。在北美館累積相關展覽的過程中,對於相似議題的探討又比之前展演更完整,在這次策展他更思考觀眾的角色在活展覽中的意義,包括讓觀眾形成作品的一部分,並擴展他們的經驗,他希望這檔展覽,觀眾可以從每件作品,找到自己的詮釋角度。他將此次的展覽想像成一部電影,而12件作品就像一張電影原聲帶中,有的12首歌曲配樂。他提到藍天從來都是不客觀的,希望觀眾能以主觀的經驗來詮釋這檔展覽,對藝術家而言,這檔展覽創造了空間,讓藝術家挑戰過去他們無法完成的計畫,這也是一般展覽很難有的經驗。
「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記者會合影。(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媒體、文明、生存、異托邦
展覽由四個單元如「媒體社會」、「文明社會」、「人類生存的新參數」、「終點:園林」組成。在「媒體社會」中,包括余政達延續虛擬網紅「FAMEME」的數位身分,於展場設置《榴槤製藥廠》,打造販賣兼具保健和預防疾病療效的「MST」藥丸實體店,體現媒體社會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阮慶岳的《山徑躊躇——我的小說拯救計畫》以文字為基礎,強調文字在文明進程裡無可取代的地位,但在媒體社會的影響力卻逐漸被削弱,我們對文字的重量感到難以承載,反而產生奇特的抽象和距離。
FAMEME(余政達)《榴槤製藥廠》,2020,互動裝置、現場表演,複合媒材,尺寸依展場空間而定。(攝影/鄧韻琴)
阮慶岳《山徑躊躇─我的小說拯救計畫》,裝置、影片、文字、行動,尺寸依現場空間,2020。(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文明社會」展出的張嘉穎創造一個新世界的「HAHA」教派,用繪畫、圖像建造一個聖殿,讓過動活躍的我們,提升深層的專注,覺知到這個過度視覺化的空間。《後─調味群島風情》以鹽、胡椒、丁香、肉豆蔻與肉桂等香料設置一個沙灘櫥窗,搭配四處散落的各國瓶裝飲用水與巨大沙灘球,營造出虛擬的度假情境。
張嘉穎《HA.HA》,繪畫、裝置,複合媒材,尺寸依展場空間而定,2020。(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李明學《後─調味群島風情》,裝置,胡椒、肉桂、肉豆蔻、丁香、沙灘球、沙灘椅、沙灘傘、仿真樹、風水球、瓶裝水、窗簾、壁紙、鏡子,尺寸依展場空間而定,2020。(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人類生存的新參數」中「莎士比亞的妹妹們」劇團導演Baboo本次新作《新!王冠度假村》將「防疫旅館」的空間放置於美術館,建構一個集飯店、遊輪、方艙、避難所、療養院等多重空間意象的複合式度假村。發條鼻子的《howwwwwww》透過「排隊」這個必要行動,讓觀眾有意識保持安全距離,並依循指示、填寫問卷,整個作品有如病毒社會的後設劇。
Baboo《新!王冠度假村》,裝置、網路直播、互動式演出,複合媒材,尺寸依現場空間。演出執行:莎妹工作室,2020。(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發條鼻子《howwwwwww》,影像、網路直播、裝置、複合媒材,尺寸依展場空間而定,2020。(臺北市立美術館提供)
「終點:園林」是指人類跟隨著時間推演、時代交替,可能會因為病毒、戰亂而消失,但自然卻恆久不變。吳書原、耿寧的《異托邦─花園》刻意營造一個人造園林,此處就像是一個更完美且貌似真實存在的「異托邦」。
太研設計吳書原、耿寧《異托邦─花園》,裝置,植物,尺寸依現場空間,2020。(攝影/張玉音)
最後林平也提及雖然因為疫情,但北美館六、七月的參觀人數卻突破過去十年來的新高,目前因為台灣大多數民眾無法出國,反而讓地方型的展覽具有國際特展的效應與魅力,在危機之中似乎也有轉機,也更讓美術館思考疫情的狀態下,如何與藝術社群維持日常與特殊狀態,這樣的思考也呼應「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一個不一樣的假期與暫停時刻,讓所有人都能藉著作品觸發能來重新思考。

藍天之下:我們時代的精神狀況

展期:2020.08.01 – 10.18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一樓1A~1B

 

張玉音(Yu-Yin Chang)( 341篇 )

現為恆成紙業內容品牌野点(nodate)總監,從藝文網路媒體再度回返紙質與內容生產的實驗。熟悉台灣藝文生態產業結構,並關注跨文化圈的共通困境,致力編輯感官內容的閱讀體驗。近期埋首爬梳台灣刺青產業歷史,前中年的興趣是步行、茶道和花藝。
策畫專題〈為何我們逃不出過勞?藝術行政職災自救手冊〉曾獲金鼎獎專題報導獎。曾任「典藏ARTouch」總編輯、Podcast節目「ARTbience藝術環境音」製作統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