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公布2023旗艦計畫,場館硬體持續優化朝低碳永續經營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公布2023旗艦計畫,場館硬體持續優化朝低碳永續經營

Taipei Performing Arts Center Announces 2023 Flagship Projects, Continual Optimization of Venue Hardware For Low-carbon Sustainable Operations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今(5)日宣佈2023年上半年節目及工程優化規劃。五檔節目包括碧娜鮑許烏帕塔舞團最新藝術總監波赫士・夏瑪茲(Boris Charmatz)的獨舞《半醒》及北藝共製的《一萬種姿態》,李元貞原創歌劇《天中殺》,飛人集社以陳澄波身後事為主題的《藏畫》,和動見体首個大型創作《落英》。工程優化將集中在完成舞台設備驗收,並與新的市府團隊討論長期優化事項。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今(5)日宣佈2023年上半年節目及工程優化規劃。五檔節目包括碧娜鮑許烏帕塔舞團最新藝術總監波赫士・夏瑪茲(Boris Charmatz)的獨舞《半醒》及北藝共製的《一萬種姿態》,李元貞原創歌劇《天中殺》,飛人集社以陳澄波身後事為主題的《藏畫》,和動見体首個大型創作《落英》。工程優化將集中在完成舞台設備驗收,並與新的市府團隊討論長期優化事項。

北藝中心董事長劉若瑀表示,北藝中心終於在去年中正式啟用,至今入館人次已達110萬,充份顯示民眾的熱切期待與好奇。在開幕季的三個月內,開幕節目加上臺北藝術節、兒童藝術節和藝穗節,推出159檔節目,661場演出,累積觀眾超過10萬人次,這對北藝的硬體設計和軟體實力都是很大的考驗。開幕期間的觀眾意見,反映所有人對場館的期待,對北藝新一年度的營運有很大的幫助。

北藝中心董事長劉若瑀表示,北藝中心終於在去年中正式啟用,至今入館人次已達110萬,充份顯示民眾的熱切期待與好奇。圖左至右為北藝中心執行長王孟超、北藝中心董事長劉若瑀、策展人林人中(本刊資料室)

空間使用多樣化 觀眾與藝術家持續挖掘場館潛力

在開幕季結束後,北藝中心的空間也迎來不同嘗試,除了接連進駐演出的表演藝術團隊,也有政府單位與企業舉辦的大小型活動,包括白晝之夜和臺北時裝週,還有為開幕年畫下歡樂句點的馬戲節,展現北藝中心在籌備期間就耕耘多年的馬戲棚人才培育成果。北藝前瞻的設計概念,讓空間使用得以多樣化,吸引不同的觀眾族群入場。如何讓嘗鮮的觀眾持續與這座場館互動,北藝將新一年度的目標放在國際場館合作及共製節目上。引進優質的國外節目,並擴大深化與國內團隊的合作,讓多元創意,都在北藝找到展演的舞台。

2023年上半年,北藝除了積極籌備三節外,另外推出五個節目,包括碧娜鮑許烏帕塔舞團最新藝術總監波赫士・夏瑪茲一口氣帶來兩個互為對照的作品。

永續劇場初起步 著手藝術倡議與低碳營運

另一個長期的目標是推動永續綠劇場。2022年是有紀錄以來地表第四熱的一年,世界各地因地球暖化造成的極端氣候不斷,持續三年的Covid再度顯示人類過度消耗自然資源不是沒有後果。永續議題是表演藝術場館極需要思考的重要議題。北藝主要從藝術倡議、低碳營運兩個面向著手。首先是2023年的臺北藝術節將以生態為主題,邀請觀眾一起來推動生活和藝術裡的綠化。另外身處士林夜市旁的北藝中心也將增設循環杯及推動後台的低碳餐盒,推動演出製作的碳足跡盤查系統。

硬體設備持續優化 短中長期方案務實解決

北藝中心執行長王孟超表示,北藝中心位在捷運旁,交通便捷,加上各種打開場館的設計,像是開放的大廳、參觀回路、和最新的VR體驗《漂浮北藝,微糖少冰》,吸引了110萬人進場,造成開幕的盛況。而我們在迎賓的同時,還要不斷優化缺失,讓大家每一次進來的感覺都比之前更好。2022年已完成大劇院椅套更換、戶外地坪防滑工程、改善球劇場止水工程,讓場館指標更清楚明顯等。新的一年場館將邁入常態營運年,在1至2月的休館期間,將進行舞台設備驗收及電扶梯會進一步調校。至於其他的長期的工程問題,如大劇院座椅排距、座椅椅布更新及劇院廁所動線調整將與市府團隊討論可行的解決方案。

北藝中心執行長王孟超表示,北藝中心位在捷運旁,交通便捷,加上各種打開場館的設計,像是開放的大廳、參觀回路、和最新的VR體驗《漂浮北藝,微糖少冰》,吸引了110萬人進場,造成開幕的盛況。圖為北藝中心建築外部。(本刊資料室)

上半年節目介紹

《半醒》(3月13、14日)是波赫士・夏瑪茲的獨舞,他是那種靈感常在半夢半醒之間湧生的藝術家,這個神智朦朧的時刻,想像力最不受羈束。這支舞結合舞蹈和他自己的口哨聲,讓肢體隨著呼吸、聲音的生發而變化,呈現一種幽微的狀態。《一萬種姿態》(3月17、18日)則是完全不同,24個舞者、一萬個不重覆的姿態、從台上舞到台下,種種都是最大化,組合成波赫士所說的「編舞的森林」。

當代混種歌劇《天中殺》(4月28-30日)由北藝和衛武營共製,由導演鴻鴻親自改編日據時代作家黃靈芝的同名短篇小說,講述一個房東碰到一個「拗客」,把房子改裝得亂七八糟之後就人間蒸發,裝潢商要不到錢,就把一台卡車停在門口,搞得房東進退維谷,報警、找有力人士、打官司,都只是愈陷愈深。作曲家李元貞以室內樂的編制譜寫這個小人物被命運和體制玩弄束手無策的荒謬故事,並融入爵士樂風格。

台灣前輩畫家陳澄波在228事件時被槍斃,妻子張捷一方面對外燒毀畫框避開當局的追查,一方面將其畫作、素描、甚至與友人往來的書信明信片等, 全都收藏在家中各角落。陳澄波能穿越戒嚴時代重新確立其於台灣美術界的重要地位,張捷勇敢堅毅的行為是最大關鍵。編劇施如芳推敲十載終於寫成《藏畫》,結合歷史與想像,並由擅長人偶共演的飛人集社,以寫實又寫意的方式重現這一則臺灣藝術史上極感人的故事。

動見体的《落英》改編自王定國的同名短篇小說,由台上台下都表現精湛的徐麗雯編劇,把原來的單一視角擴充成各說各話,甚至直接向觀眾喊話,舞台時間空間也不斷在過去與現在間切換,對導演和演員都是很大的考驗。導演符宏征讓一輛真的轎車在舞台上出車禍的決定,尤其增加製作和演出的難度。

ARTouch編輯部( 1546篇 )
查看評論 (0)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