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

【簡秀枝專欄】台北當代明年不缺席,亞太藝術市場的信心延續

「台北當代」是不是末屆藝博會,從疫情發生過後就不斷有人提問。然而,「屆屆難過、屆屆過」,如今已經舉辦了六屆,相當得難能可...
更多

【專欄|老派博粉】回應變局、守護記憶:2025國際博物館日的在地實踐

2025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展望博物館的未來」。這項主題回應了博物館所肩負的多重任務:不只是文化與...
更多

熱門文章

【專欄│芬紛聊天】人人都是桌遊設計師:南蒂羅爾國中自主學習專題日

學生們化身桌遊設計師,他們的目標是開發一款教育類桌遊,主題可自由選擇,但規定要用德、義、英三種語言製作遊戲手冊,遊戲內容...

沙發上的小人:從阿許的創作旅程,看見兒童在美術館空間中的探索與邊界

孩子不只是參與者,更是構築者。不是我們教孩子怎麼玩,而是孩子帶我們看見「原來還可以這樣玩」。唯有如此,兒童才不是配角,而...

愛閱讀|潘家欣X林廉恩共創的媽媽新宇宙——《媽媽商店》

潘家欣、林廉恩都是能夠同時處理視覺與文字的高手,這次《媽媽商店》跨刀相挺,連袂演出一場高明的諷刺喜劇,峰迴路轉的劇情推演...

比普羅瓦佛寶聖物拍賣事件概覽,其中爭議「重複品」意味著什麼?

2025年5月,香港蘇富比拍賣行原訂推出一批標榜為「比普羅瓦釋迦牟尼佛寶聖物」的文物,拍品總數超過300件,皆為珠寶與飾...

不只是藝術顧問,而是收藏的路上有伴:DWA於陳氏老宅策展「城中客廳」邀你來坐坐

DWA創辦人Caitlin,以藝術顧問的身分策劃這場展覽,背後的動機來自她長年參與、觀察藏家與藝術品之間的互動關係。「城...
當月專題

比普羅瓦佛寶聖物拍賣事件概覽,其中爭議「重複品」意味著什麼?

2025年5月,香港蘇富比拍賣行原訂推出一批標榜為「比普羅瓦釋迦牟尼佛寶聖物」的文物,拍品總數超過300件,皆為珠寶與飾...
更多

編輯台推薦

【專題】演算法的靈光:在AI浪潮中重探藝術的邊界
人工智慧(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滲透我們的生活,過往被視為需要天分與技藝的繪圖,也因為圖像生成工具的問世,使得人人都可...
【專題】藝術中的自然史 Ⅱ
延續二月號「藝術中的自然史I」專題,本期推出專題的第二部分。相較於第一部分更聚焦於植物學,本次專題將視角轉向豐富多彩的動...
【專題】當幕後成為關鍵現場:表演藝術的界線重構
本專題邀請從#MeToo運動之初便密切觀察其發展,長期關注表演藝術生態的研究者吳孟軒擔任策畫人。此次,她以「幕後」作為切...
【專題】藝遊香港
在我們為本冊專書進行採訪調研的過程中,不少深耕香港多年的藝文界重要人士,都表達了對於在地藝文生態日漸多元、豐富而健全的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