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驚豔亮相高美館

「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驚豔亮相高美館

昨(3)日,曾於2017年轟動日本的大展「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以精選之態亮相高雄市立美術館,這是台灣首次大規模呈現東南亞當代藝術與多元文化樣貌的盛會,也是高美館繼去年「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之後,再次隆重引進的重量級國際大展。
曾於2017年轟動日本的大展「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簡稱「太陽雨」),昨(3)日以精選之態亮相高雄市立美術館(簡稱高美館)。這是台灣首次大規模呈現東南亞當代藝術與多元文化樣貌的盛會,也是高美館繼去年「裸:泰德美術館典藏大展」之後,再次隆重引進的重量級國際大展。
菲律賓藝術家費利克斯・巴科洛的聲音裝置《狂風暴雨的天氣》(Stormy Weather)。(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展覽現場。(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太陽雨」原展由日本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日本國立新美術館(The National Art Center, Tokyo)與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The Japan FoundationAsia Center)主辦,以及14位來自森美術館、國立新美術館與東南亞之獨立策展人所策劃,聚焦於當今最引人注目的東南亞當代藝術,其自1980年代至今之發展及轉變,透過藝術家的創作呈現該區域內各國之民族、政治、經濟、文化、歷史等多面向議題。
新加坡行為藝術家李文的「奇異的果實」(Strange Fruit)系列攝影及裝置作品。(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來到高雄、由高美館與森美術館攜手策劃的「太陽雨」展,在完整保留原展策展理念的前提下,精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47名當代藝術家,結合日本福岡美術館(Fukuoka Asian Art Museum )及森美術館的東南亞藝術館藏,並根據高美館空間重新規劃為六個不同的主題面向,分別是「激情與革命」、「流動的歷史與記憶」、「多元身分認同」、「現代發展及歷史傳承之間」、「冥想的媒介」與「存檔紀錄」,捕捉在時代浪潮與波瀾下東南亞當代藝術發展之動態與多樣性。
高美館館長李玉玲在開幕式上介紹2017年她在東京為「太陽雨」展所深深吸引,並力邀其來到高雄展出的過程。她期待藉助這一大型東南亞藝術展,高美館得以進一步開啟東南亞議題下新的文化視界與對話想像,並回應政府延續多年的南向政策。
森美術館(Mori Art Museum)副館長片岡真實(Mami Kataoka,左1)為現場觀眾深度導覽「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圖為藝術家艾伯特.約拿桑(Albert Yonathan)之作品《赫利奧斯》。(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森美術館副館長、本展總策展人片岡真實(Mami Kataoka)指出作為展題的「太陽雨」,完美地在象徵性層面上表達了東南亞文化及藝術中蘊含的多元性與不確定性。同時她也介紹了原展中來自不同東南亞國家的14位策展人,如何在歷時兩年半的分頭研究踏查、討論會議等一系列詳實而民主的集體工作後,產出這一從藝術角度觀察東南亞地區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展覽成果,她更特別建議每一位觀眾都能留意閱讀作品的說明,藉以深入理解東南亞的歷史文化背景與作品美學理念。
雅加達消耗藝術家團體(JWA)作品《圖像交換》(2015)。(攝影/嚴瀟瀟)
開幕活動當日由總策展人片岡真實(Mami Kataoka)親自導覽,一覽展場內精彩的作品。圖為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和賽勒斯賽勒斯(Chai Siri)的展覽同名作《太陽雨》(Rainshower)。(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本次展覽重量級作品雲集,其中包括「太陽雨」原展委託泰國藝術家阿比查邦・韋拉斯塔古(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和賽勒斯(Chai Siri)的展覽同名作《太陽雨》(Rainshower),以半夢半醒的漂浮巨象,呼應了策展理念所隱喻的東南亞歷史、文化的曖昧性。曾親身參與緬甸民主運動的藝術家登林(Htein Lin)在七年牢獄中利用走私材料創作的「00235」系列(1998-2004),也成為本次展覽中最具力量的作品之一。其他重要展品還包括甫離世的新加坡行為藝術家李文探討族群與身分的議題的「奇異的果實」(Strange Fruit)系列攝影及裝置作品、展覽入口處菲律賓藝術家費利克斯・巴科洛的聲音裝置《狂風暴雨的天氣》(Stormy Weather)、新加坡藝術家王良吟(Amanda Heng)探討自己與母親跨越時間的關係的作品《二十年後》(2015)、黃漢明(Ming Wong)的錄像作品《明年》(2016)等。旅居台灣多年的馬來西亞藝術家區秀詒也展出其透過虛構的電影製片人拉維及其收集的歷史文獻和舊照片來進行敘事的「克里斯計劃」(2016)第一、二階段作品。與2017年日本原展有所不同的是,部分藝術家、如泰國藝術家彌載映(Mit Jai Inn)則展出了自己的最新創作。
片岡真實(Mami Kataoka)導覽王良吟(Amanda Heng)的作品《二十年後》。(攝影/嚴瀟瀟)
彌載映(Mit Jai Inn)在新近創作的雙面繪畫前導覽。(攝影/嚴瀟瀟)
此外,「存檔紀錄」單元則回應了那些當代藝術領域內無法被簡單呈現為實體作品形式、卻同樣位居藝術思潮與行動中重要位置的非物質性的表述活動,呈現了1980年代起在東南亞不同區域發生的藝術團隊活動、行為藝術的潮流、公共空間中的活動等,重點聚焦於已結束的行為事件,包括1988年由新加坡藝術家唐大霧(Tang Da Wu)成立的新加坡藝術村(The Artists Village,TAV)、及1990年代在泰國清邁成立的清邁社會裝置(Chiang Mai Social Installation)等。
格拉西亞.卡威望(Gridthiya Gaweewong)導覽多媒體檔案《清邁社會裝置》(CMSI)。(攝影/嚴瀟瀟)
登林(Htein Lin)的「00235」系列(1998-2004)。(攝影/嚴瀟瀟)
區秀詒作品《克里斯計劃》(2016)。(攝影/嚴瀟瀟)
「太陽雨」展還於5月4日規劃有全日的國際論壇,邀集台灣及來自東南亞的策展人及學者專家,分組探討東南亞當代藝術的發展及研究,並以藝術家作品為起點,回應東南亞區域與考掘歷史性美學實踐發展之路徑,乃至於透過比較性觀點,認知到不同國家間的異同之處。
印尼藝術家胡丰文(FX Harsono)的作品《骨墓紀念碑》(2011)。(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高雄市立美術館大廳中黎光頂(Dinh Q. Lê)的裝置作品《民族主義的基礎設施》(2009)。(攝影/嚴瀟瀟)
高雄市立美術館於5月3日舉辦「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開幕晚會貴賓合影。(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展覽主視覺。(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太陽雨:1980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

展期:2019.05.04-09.01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101-105展覽室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備註 每日09:30-17:30(17:00現場停止售票),特展期間週一不休館

 

嚴瀟瀟(Yan Xiao-Xiao)( 212篇 )

影像研究出身,關注藝術創作、展演機制範疇內的各方面生態,以及藝術與哲學、科學、社會學、神秘學等跨域連結議題。嗜以藝術為入口,踏上不斷開闢新視野的認知旅程。曾任Blouin Artinfo中文站資深編輯、《典藏•今藝術》資深採訪編輯、《典藏•今藝術&投資》總編輯,現任典藏雜誌社(《典藏•今藝術&投資》、典藏ARTouch)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