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策展專題.青策世代】在已知中持續成長,論青創世代策展的機會與挑戰

【策展專題.青策世代】在已知中持續成長,論青創世代策展的機會與挑戰

在這個世代,想要成為策展人,不僅擁有比以往更多的資源與機會,也因為策展人這個職銜在坊間的流行和擴大解釋,讓策展工作少了神祕感,多了親近感,彷彿我們進入一個人人可策展,人人有展策的時代。
在今天,要成為策展人比過往有更多的想像和選擇。
2000年代後臺灣陸續出現將展覽策劃放入教學的系所,如東海大學在碩士班加入「藝術策劃與管理」課程、高雄師範大學推出跨領域藝術研究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的藝術跨域研究所也有明確的「策展與文化生產」組,策展逐漸變成一門可被教學的學科納入高教體系當中。2010年,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簡稱國藝會)也推出「策展人培力@美術館」補助案,這是繼2004年推出「視覺藝術策展專案」補助後,首次強調以「培力」為目的,由國藝會出資並跟美術館合作媒合空間的補助案。不只學院或官方的關注,民間單位名為策展學校的研習也相繼出現,不僅邀請許多海外知名策展人來臺講座,也間接促成許多青年前往海外單位,如ICI(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de Appel等研習進修。在這個世代,想要成為策展人,不僅擁有比以往更多的資源與機會,也因為策展人這個職銜在坊間的流行和擴大解釋,讓策展工作少了神祕感,多了親近感,彷彿我們進入一個人人可策展,人人有展策的時代。然而,不論是任職機構中的美術館展覽組員或獨立於機構之外的策展人,或多或少都在這種看似資源充沛的環境中,默默被浮濫的展覽消耗。
2014年,葉佳蓉策劃的「浪漫的地理——藝術家田野調查暨展演計畫」於日本東京arts chiyoda 3331展覽現場。(葉佳蓉提供)
2014年,葉佳蓉策劃的「浪漫的地理——藝術家田野調查暨展演計畫」於日本東京arts chiyoda 3331展覽現場。(葉佳蓉提供)
造成這種展覽快要比觀眾多的怪異景象有很多原因。在學院中,策展開始變成畢業條件的審核基準,學生們不得不在實驗與學習階段就開始提出展覽;在學院外,大大小小的替代空間總是能再擠出一點檔期(有些展覽甚至不需要發生在室內空間裡),各式各樣的補助申請也讓大部分提案即便無法全額到位,至少雨露均霑。生活在幾乎每個周末都有展覽開幕的現實裡,很多時候其實無法有效橫向交流、了解其他策展人提出的想法並充分切磋討論。大家在資訊爆炸、忙碌地團團轉的狀態下,試圖累積自己的策展實戰經驗,但更多時候,我們只累積了疲憊與徒勞。如何在策展人如雨後春筍冒出,策展機會比以往更多元豐富的現在,提出一套有效的檢驗機制?所謂檢驗不必然是某些量化的指標,可能是策展人們在面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如何去設立策展思考的階段和目標,並且能夠確實的達成然後前進的方法。這是策展人必須停下來思考的事情,也是外在策展環境不論學院或機構都需要一起參與討論的。
葉佳蓉策劃的「藝遊味境——北投在地風味採集計畫」展覽現場。(鳳甲美術館提供)
葉佳蓉策劃的「凹凸史:劉玗個展」展覽現場。(鳳甲美術館提供)
葉佳蓉策劃的「委託製作——陳以軒個展」展覽現場。(鳳甲美術館提供)
在「CIT19:當代策展的新挑戰——國際論壇暨青年策展工作坊」(簡稱CIT19)中策展工作坊於今年上半年的活動中,四個場次的講者的年齡其實和工作坊參與成員相仿,如定居香港的臺灣策展人周安曼,在曾參與2008和2010年兩次臺北雙年展策展團隊的經歷之後,加入香港首屈一指的當代藝術機構Para Site,持續推出高質量的展覽獲得業界肯定;與她搭檔的講者劉文棟(Alexander Lau)亦非常年輕,甫滿30歲的他於2015年香港Empty Gallery創立時加入團隊,隨即以博學靈活的思考和充滿魅力的演說,讓人留下深刻印象;而目前旅居新加坡的許芳慈,也以個人於冷戰美學與現代性議題的深刻研究,在2016年獲邀策劃「臺灣當代錄像藝術展——負地平線」,策展歷練初期就推出國際規模的展覽。這些在策展領域活躍的講者們,並非仰賴前段敘述的單位或機構提供的策展資源來累積自己的經歷,更多是在自己專注的研究領域有出色表現,或是在大型展覽/機構的籌備當中習得多角多面的策展思考,讓他們在面對自己的策展時,能有跳脫框架的思考,並能在策展職業生涯上,不斷開展、進階。
「CIT19:當代策展的新挑戰——國際論壇暨青年策展工作坊」系列活動中的第二場工作坊由劉文棟(Alexander Lau,右)、周安曼(左)帶領。(立方計劃空間提供)
藝術家西澤諭志(Satoshi Nishizawa)放映會,前排中為策展人葉佳蓉。(葉佳蓉提供)
葉佳蓉策劃的展覽「藝遊味境——北投在地風味採集計畫」,圖為陳向榮的《另一個市場》。(攝影/陳向榮,鳳甲美術館提供)
參與策展工作坊或許是一種學習和交流的方法,除了聽國際策展人分享以及參與工作坊的實作、進行思考。從這次CIT19策展工作坊的報名成員,採邀請和開放徵選兩個方式,能夠看得出主辦單位的目標其實希望協助已有幾年工作經驗的策展新生代能有效橫向交流、串聯。但是在展覽近乎氾濫的年代,更令人期待的或許會是讓已有策展經驗的年輕策展人,如何能夠重新檢驗自己策過的展覽、如何在展覽結束後將來自觀者或自身的反思,納入下一次策展的思考中,策展人自我檢驗機制的建立,或許才是真正的挑戰。
2014年,葉佳蓉策劃的「浪漫的地理——藝術家田野調查暨展演計畫」於日本東京arts chiyoda 3331展覽現場。(葉佳蓉提供)
2014年,葉佳蓉策劃的「浪漫的地理——藝術家田野調查暨展演計畫」於日本東京arts chiyoda 3331展覽現場。(葉佳蓉提供)
2010年,葉佳蓉所策劃的「非處之棲」獲選為「策展人培力 @ 鳳甲美術館」。(葉佳蓉提供)
葉佳蓉( 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