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
《親愛的帕索里尼》首登臺!蒂妲.史雲頓:每一次演出都在讚頌服裝的生命,還有穿著人的生命歷程
帕索里尼是二十世紀義大利最具影響力和爭議的電影導演與詩人。作品《馬太福音》和《索多瑪的一百二十天》等,在視覺和敘事上都備...
無事可記:「香港再偶拾」評論
作為「檔案」的保存機構,亞洲藝術文獻庫透過這檔展覽提示觀眾「檔案」不僅是關於記憶的技術,而更是關於遺忘的技術,隱含著精巧...
重見臺灣美術史:國家圖書館收藏雄獅美術,延續半世紀的藝術生命
歷經50年歲月,出版美術、文化相關書籍的雄獅圖書於去年(2023)在臉書宣布走入歷史,引起藝術界一片惋惜。國家圖書館看到...
愛、病毒、生物駭客:孫松榮專訪鄭淑麗,打造科幻新酷兒電影《UKI》
鄭淑麗表示早在2009年《UKI》故事架構就已經出現,一開始有受到美國作家葛瑞格‧貝爾的一本科幻小說《血音樂》影響,不過...
重製風暴:「崩塌記憶之宮」
策展人游崴策劃的「崩塌記憶之宮」,替空總這片廢墟渲染著復古、懷舊與戀物的氛圍。不見新潮的數位投影沈浸奇觀或多頻聲響裝置;...
【「狂八〇」的延長賽】從「表演」到「表演檔案」,再到跨領域藝術史文件展——關於「狂八〇」的一些思考
「狂八〇」關注的年代正是跨領域藝術家利用「表演」的具身、流動、變易之潛勢動能,以及總在「情境之中」的內外張力,試圖突破戒...
不安的同一——在「狂八〇」的延長賽中
年初結束展期的「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極具企圖地包羅多重領域的文件、圖像等,引起許多不同的反應。回歸當時的個體...
2023林茲電子藝術獎,台灣團隊作品《Inter net》、《迴映》獲評審榮譽獎
林茲電子藝術獎(Prix Ars Electronica)日前公布2023年獎項得主。台灣年輕藝術家陳姿尹、莊向峰雙人組...
【卞卡專欄】一個未曾發生的1990年代:關於「人間指南」中的文獻與作品
90年代的藝術家自命為社會菁英和時代先鋒,有一種回應現實和批判現實的使命感,他們的作品總是清晰地展現出時代性表徵和文化訴...
如何以一檔展覽談時代的「啟蒙技術」:王俊傑×黃建宏談「狂八〇」研究的轉譯測量
「狂八〇」的展覽構成,企圖以一種去中心化的狀態,藉由檔案與田野訪談,來推測、揣摩過往時代的語境,以時代為尺對台灣的民情進...
文章導覽
1
2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