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2023林茲電子藝術獎,台灣團隊作品《Inter net》、《迴映》獲評審榮譽獎

2023林茲電子藝術獎,台灣團隊作品《Inter net》、《迴映》獲評審榮譽獎

林茲電子藝術獎(Prix Ars Electronica)日前公布2023年獎項得主。台灣年輕藝術家陳姿尹、莊向峰雙人組合團體「陽春麵研究舍」的作品《Inter net》,以及陳昱涵、許晴雯、張瑞心、詹麗華、簡彤恩與吳沛錡等人所創作的VR動畫作品《迴映 huě iànn》,雙雙獲得林茲電子藝術獎新動畫藝術類(New Animation Art)評審榮譽獎。

林茲電子藝術獎(Prix Ars Electronica)日前公布2023年獎項得主名單,其中,台灣年輕藝術家陳姿尹、莊向峰雙人組合團體「陽春麵研究舍」的作品《Inter net》,以及陳昱涵、許晴雯、張瑞心、詹麗華、簡彤恩與吳沛錡等人所創作的VR動畫作品《迴映 huě iànn》,雙雙獲得林茲電子藝術獎新動畫藝術類(New Animation Art)評審榮譽獎。該類別「金尼卡」(GOLDEN NICA)首獎,則由韓國藝術家金雅瑛(Kim Ayoung)結合3D動畫與真人的錄像作品《Delivery Dancer’s Sphere》獲得。

林茲電子藝術獎團隊表示,今年獎項共有來自98國、3176組作品競逐金尼卡大獎,以及各類別的評審榮譽獎。自1987年以來,該獎項每年由國際評審團頒發,獲獎作品也將在當年的林茲電子藝術節中上亮相。

「陽春麵研究舍」《Inter net》

「陽春麵研究舍」《Inter net》榮獲林茲電子藝術獎新動畫藝術類(New Animation Art)評審榮譽獎。(© 陳姿尹、莊向峰,圖/林茲電子藝術獎提供)

「陽春麵研究舍」作品《Inter net》是藝術家將十幾年來多達七萬多筆的Google搜尋紀錄與原始資料,視為自身作為數位原住民(Digital native)生活日常最真實的映射,進一步於空間中實體化為檔案裝置自我揭露的作品:

偶然之中,我發現Google留存了我開始使用搜尋引擎至今的十幾年間,多達七萬多筆的搜尋紀錄。

我滿懷著新奇仔細閱讀,像是在閱讀著一本與網際網路無意識書寫了十幾年的交換日記。雖然不少關鍵字的搜尋原因早已模糊,但仍然不時會對某些關鍵字會心一笑或尷尬一陣。

讀到越來越多從未與任何至親好友提及過的私密煩惱,又或是某個曾經閃過的邪惡念頭時,我的感受漸漸從一開始的新奇轉變為赤裸。原來我主動對網際網路傾訴了十幾年卻渾然不知,一切發生得如此自然自在。

《Inter net》作為「陽春麵研究舍」系列創作的起點,該作品亦曾獲得國美館全國美展複合媒材類入選,曾於另類空間未命名展出,現在亦於羅東文化工廠「感覺重混」中展出。藝術家也透露,下半年將會在展覽中發表此系列的延伸創作。

延伸閱讀|「感覺重混 Sensation(Remix)」特展:新媒體藝術創作如何重混再現日常感知?

藝術家將十幾年來多達七萬多筆的Google搜尋紀錄與原始資料,於空間中實體化為檔案裝置作品《Inter net》進行自我揭露。(© 陳姿尹、莊向峰,圖/林茲電子藝術獎提供)

VR動畫《迴映 huě iànn》

景文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團隊集體製作的VR動畫作品《迴映 huě iànn》,榮獲林茲電子藝術獎新動畫藝術類(New Animation Art)評審榮譽獎。(© 陳昱涵、許晴雯、張瑞心、詹麗華、簡彤恩、吳沛錡,圖/林茲電子藝術獎提供)

《迴映 huě iànn》是由景文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團隊陳昱涵、許晴雯、張瑞心、詹麗華、簡彤恩與吳沛錡集體製作而成的VR動畫作品,作品以臺東縣東河鄉泰源谷地泰源監獄的「泰源事件」為背景,引導觀眾探索言論自由、國族身分認同等議題:

在《迴映 huě iànn》中,我們旨在探索台灣的歷史和文化,審視歷史事件、文字和思想可能產生的深遠影響。 台灣過去的經歷與記錄已經破敗不堪,對話的橋樑已被切斷,使過去變得遙不可及。隨著時光消逝,人們只能把這些斷裂的情緒留給自己。

因此,我們用動畫重新找尋逝去的時光,我們一開始的討論重點是泰原事件。 然而,我們很快意識到,當時發生的許多其他重大和次要事件都與言論自由有關。 除了言論自由,《迴映 huě iànn》的主題還包括所有目睹這部作品的觀眾的反應。

《迴映 huě iànn》主視覺海報。(© 陳昱涵、許晴雯、張瑞心、詹麗華、簡彤恩、吳沛錡,圖/林茲電子藝術獎提供)

金雅瑛《Delivery Dancer’s Sphere》

新動畫藝術類的金尼卡(GOLDEN NICA)首獎,由韓國藝術家金雅瑛結合3D動畫與真人的錄像作品《Delivery Dancer’s Sphere》獲得。(© Ayoung Kim,圖/林茲電子藝術獎提供)

新動畫藝術類的金尼卡首獎,則由韓國藝術家金雅瑛結合3D動畫與真人的錄像作品《Delivery Dancer’s Sphere》獲得。藝術家在該件作品中設定了虛構首爾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一位名叫「Ernst Mo(“Monster”的變位詞)」的女性送貨員為一個名為「Delivery Dancer」的平台工作。 在這部文本裡,首爾是一個由不斷更新的路線組成的迷宮,「舞者」(Delivery Dancer 的工作人員)在名為Dancemaster的演算法控制下,從事永無止境的送貨工作。

該件作品涉及韓國當下流行的零工經濟與平台物流的勞動力,尤其是在大流行期間,還涉及到拓撲迷宮與可能世界、高度警惕和加速優化的衝動 身體、時間和空間。 除此之外,作品也碰觸著關於「人們如何與來自另一個可能世界的對象、建立酷兒式關係」之提示。金雅瑛曾於國立臺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未至之城-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展出,去年更曾在關渡美術館舉辦首次在台大型個展。

延伸閱讀|透過科幻視角重新省視亞洲的過去與未來:「未至之城─2021亞洲藝術雙年展」

林茲電子藝術獎團隊表示,獲獎作品皆將於今年9月6日至9月10日的林茲電子藝術節展出。

《Delivery Dancer’s Sphere》。(© Ayoung Kim,圖/林茲電子藝術獎提供)
ARTouch編輯部( 1705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