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茲電子藝術節

「遇見」差異,「看見」相似——在林茲電子藝術節了解彼此,想像文化與科技交會的未來
藝術、科技、社會三大關鍵字,在尚未出現所謂「數位化」概念之時,便成為「林茲電子藝術節」探討未來社會的核心主軸。談到今日的...
台灣媒體藝術在世界網絡中的聯繫共振,北藝大新媒系「震源」獲邀參展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
「震源(Empicentrum)」始於臺灣人習以為常的自然事件——地震。策展人戴嘉明、王連晟、林晏竹以此為思考的起點,將...
探尋虛實世界的真相:「覺旅臺灣」攜近20件科技藝術作品,前進2023林茲電子藝術節
「2023林茲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2023)將於9月6日至10日盛大展開。連...
【薄荷薄荷】20年後初探藝立協Elixus(下)網絡空間與其底層迷因
「藝立協」之所以名為藝立協,最早是希望Code as a Art。程式開發者或駭客能像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一樣,如米開朗...
2023林茲電子藝術獎,台灣團隊作品《Inter net》、《迴映》獲評審榮譽獎
林茲電子藝術獎(Prix Ars Electronica)日前公布2023年獎項得主。台灣年輕藝術家陳姿尹、莊向峰雙人組...
資本社會的代幣模型如何走向「公益」:FAB DAO《百岳計畫》的未來社會行動
當加密貨幣面臨巨大熊市的嚴冬考驗,其實反而有一股力量更聚焦探討NFT或加密貨幣世界中基於某些善意的出發點,所創造出的多元...
專訪林茲金尼卡得主徐容:This is not the end,菌膜與新公民抵抗
台灣藝術家徐容與哥倫比亞藝術家Natalia Rivera,共同獲得2022年林茲電子藝術節「互動藝術+」組金尼卡大獎。...
徐容獲得林茲電子藝術節金尼卡大獎
2022年林茲電子藝術節「互動藝術」組金尼卡大獎,由台灣藝術家徐容與Natalia Rivera共同創作的作品《Bi0f...
不惑與危機:走進四十,跳出框架的林茲電子藝術節
從「不惑」與「危機」的對立性視角望向「四十」,會多幾分跳出既定框架的思維侷限與舒適圈的視野與思考。或許是在這複雜思緒的狀...
顧廣毅、超維度互動,讓東方飲食文化竄入2019林茲電子藝術節
2019年林茲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 Festival)將於今(5)日至9日舉行,為期五日的活動內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