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藝術
【地景說話專題2】酷異巫言:原住民酷兒、巫師與風景政治
我們或無以在既有文獻中找到如北美印第安或部分南島語族的極度「外顯」的多元性別表象,然而若以smapuh的巫覡傳統為例,它...
【地景說話專題】專輯二:酷兒・原民・身體―原酷風景的四重速寫
本專題透過層疊交織彼此相容或互斥的複視觀點,一方面延續此性別觀點在原住民藝術認識論層面的批判張力,同時也嘗試回應台灣當代...
【北方以北專欄】飢餓劇場――被資產化的臺灣原民界
當代臺灣藝壇最大的暗黑病毒,就是與資源分配有關的「飢餓症候群」。在此病毒感染下,藝術圈出現資產化、資源分配與掠奪的意識型...
蔓生的權利,南瓜的精神:專訪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及策展人派崔克.佛洛雷斯
第59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日前公布「蔓生:撒古流」(Kinerapan: Right of Crawling)的主題,又...
【呂佩怡專欄】以「進住/駐」為方法:張恩滿與司降的合作實驗
「呂佩怡專欄」以「南方潛能」為專欄命題試圖在變動之潮中定錨,視「南方」為翻轉既定現實的潛能之地,將「南方」作為當下全球困...
「天與地之間——臺灣原民當代藝術特展」明於澳洲昆士蘭「第十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開幕,參展作品搶先看
澳洲昆士蘭美術館與現代藝術館主辦的「第十屆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將於明天(4)正式揭開序幕,展期持續至2022年4月25...
2022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公布展名「蔓生:撒古流」,再現部族文化空間、信仰與價值系統
撒古流提到展題「Kinerapan」來自排灣語,是指物種的蔓生、攀爬,也有範圍、距離與深度的意涵。藤蔓植物雖然是柔軟、微...
【原民的普世,普世的原民】「我聲明對原民性的渴望」 —新紅秩序(New Red Order)的「幽默」策略 以及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本土」觀點逆轉
幽默是將可能對立的雙方捲入非二元的交互關係,既是產生共感的溝通途徑,也是述說生活情境中「難以置信」荒誕的方式。紐約市徽的...
【原民的普世,普世的原民】如何展?如何看? 如何去談論? 當前原住民藝術展演的突破之道
拓展真實有效的對話空間,這樣的意圖便可在許許多多原民藝術家走出傳統領域、尤其是在主流場域中展示自己創作的過程中看到。然而...
【原民的普世,普世的原民】與五位原民藝術家的 紙上Podcast訪談摘錄
本文摘錄我與五位原民藝術家的訪談,並進行時間序與主題的編排調整,經藝術家過目後完成撰稿,提供最精鍊的藝術家「原音放送」。...
文章導覽
1
2
3
4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