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界仁

推動國際研究量能:日本森美術館首次展出80-90年代的臺灣影像藝術
「啟視錄」9年前在臺灣舉辦的時候,對於研究臺灣錄像藝術歷史有很大的意義,而此次移地展出,孫松榮也希望能引起日本研究者的興...
當代藝術與社會運動之間的關係,是平行世界、互相衝突或是互為主體?
我們可否視「藝術/運動」為擴張的藝術範疇?當代藝術的機制,包括美術館、雙年展、藝術獎項、藝文政策等,在社會運動當中可扮演...
數位時代的無重力逆襲,《空熵:作為「化潛殖」的宇宙演化敘事》中的身體性轉向
隨著數位時代各項設施與竊取個人資訊的服務日漸擴增與張狂,《宇宙市民》與《風摧殘身》對於肉身限制與剝奪的反動都是針對死亡,...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5-2016: 藝術的體制化現象似乎也從這時期開始逐步建置
這兩年也是各美術館大舉開館與行政體系改制的時期,包含2015年空總創新基地成立,開始推動青年創業與社會創新計畫、林平接任...
【回望當代:’11-’20藝術大事記】2011-2012: 街頭行動集結,市場品味輪轉
在1980年代的行動與運動方法之後,藝術如何找到與社會一起動員與集結的空間?這也是為什麽,當時的藝術圈在討論藝術介入社會...
「小世界」的大議題:微觀視角其實沒有比較不政治
2023年台北雙年展的「小世界」主題某種程度看似挑戰了過去雙年展常見的鉅觀議題框架,但其實仔細觀覽這次的展出內容,事實上...
凝視絕望,才會找到希望:陳界仁個展「她與她的兒女們—引言與序章」
陳界仁深諳知識理論背後的「人性」是最為複雜的終極體制,因而拒絕提供科幻的快感裝置、許諾式政治或終局式救贖—從《中空之地》...
2023 C-LAB聲響藝術節:Diversonics 創新!跨域!探索當代聲響的新實驗
黃意芝舉例今年「當代音樂/聲響」單元的最大亮點作品、也是與IRCAM合作的史詩級科幻默片《大都會》(Metropolis...
從台灣意識的歷史距離談錄像藝術中政治語境的世代差異
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前輩創作者,其所面臨的社會語境,與「80後」創作者所經歷的生命體驗截然不同,兩相對照之下,於創作中所進行...
【重返香港藝術現場】ABHK 2023巴塞爾香港藝術展開幕:新香港時代,台灣的亞洲藝術市場人設是甚麼?
巴塞爾香港藝術展會還沒開門,香港會展中心大廳已有不少前來一探究竟的SVIP與VIP們。經歷了前一天在香港各處舉辦的展覽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