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藝術
2022臺北美術獎評論:不須急著否定過去,也不急著許諾烏托邦地座標當代
當代視覺藝術創作在複媒與多媒體裝置作品格式衍生的困局,在於它重蹈了某種「作者電影」或「作者劇場」甚至是「名家建築師」的覆...
【高千惠專欄】酷異追擊8:悶.燒.噪.裂─社會潛規則下的流年悲喜劇
大流年,來自隔離與參與所摩擦出的噪音,在視覺文化領域以靜電式的發聲,幽微地比較了菌毒與人間之毒的爆裂威力。當「現實中的虛...
書畫藝術在當代:新譯、再造與提問
如果本屆的議題可以做為一個台灣藝術界對於「書畫」在當代的一個想像與回應的起始點,我們相信筆墨紙硯的傳統在「書畫」藝術的創...
藝術的電影性、對話與實踐: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論壇側記(下)
「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於2022年12月17、18日各舉辦兩場論壇。18日的論壇為「以電影之名?動態影像...
20年獎項的品味、社會性與其再現:台新藝術20週年大展論壇側記(上)
台新藝術獎20年之際,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於北師美術館舉辦「NEXT:台新藝術獎20週年大展」與系列論壇。首日開場安排...
【張寶成專欄】圖文之際,藝論之別:從《所謂我不投資》的出版策略看區塊鏈書寫
在視覺藝術的世界,強調作品版本之間的差異是重要的,加密世界也不例外。後者使這種差異更容易達成,同時也保障消費者的擁有權和...
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問世間,情不為何物」盛大開幕:翻轉台灣在不同主體語境下的歷史書寫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簡稱國美館)主辦的「問世間,情不為何物─2022台灣美術雙年展」將於11月5日盛大登場。本屆雙...
藝術行政的空缺?在那些藝術事件裡的關鍵角色
本文所提案例,如果直接放諸法條規章判準,若非一翻兩瞪眼,就是進入法律攻防的資本戰,也可能可以有事後諸葛式的標準答案,但要...
年度「當代性」的再偵測:第20屆台新藝術獎決選幕後
決選團團主席鄭慧華表示,今年也是台新獎邁入第20年,她也看著這個藝術獎項從創立到此刻,見證台灣視覺藝術與表演藝術的發展和...
重探歷史與當代調度:「第20屆台新藝術獎」典禮側記與得獎作品短析
鄭慧華認為台新藝術獎幾乎是唯一不辭過程繁瑣的一個藝術獎項,由提名觀察人進行田調式地深入考察作為基準,至今累積了極為可觀的...
文章導覽
1
2
登入
註冊
記住賬號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Enter something special:
登入
忘記密碼?
社群網站帳號快速登入 / 註冊
新增帳號
忘記密碼? 請輸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 您將收到帶有設置新密碼的郵件。
重設密碼
回到登入
會員登入/註冊
會員中心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古美術專題
古美術專欄
古美術市場動態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Line
Apple Store
Google Play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