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賢

臺灣八〇年代藝文發展史——他們因創作而不平凡的人生,拼湊出的是台灣半個世紀以來的文化風景與時代輪廓!
推薦選書:《凝視的身影:37位台灣當代藝術家的生命歷程與藝術創作》​。他們成長、藝術養成以及創作活躍的1980年代至今,...
南方觀點,回望在地:國美館「台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
國立臺灣美術館今年以台灣藝術史主軸的展覽,邀請藝術史學者賴明珠為策展人,推出「島嶼溯遊─『台灣計劃』三十年回顧展」,重現...
【高千惠專欄】地景說話6:蠕─掠食者胃裡的景窗
以「在地方物」作為藝術視覺建構材料,以及作為「在地性」的人文地理再現之途徑,在當代已被視為形塑地方景觀的一種方法。針對物...
V-Touch展覽|高雄市立美術館的「大南方」
籌策多年的該展所嘗試創發之「更具流動性與包容力的語境想像」,不只是在全球文化論述下,開闢出了南太平洋島鏈獨特的海洋視角,...
【高千惠專欄】地景說話1:垢─覆蓋式的地界佔領
描繪客體的肖像化,使再現的景物既是風景,也成了靜物。傳統的肖像、風景、靜物三類繪畫主題,在當代已成為彼此之間的注腳。「迷...
文化觀察者與思考者的再觀看,爐主李俊賢高美館紀念大展開幕
為紀念傾其一生推動南方藝術文化的畫家暨前館長李俊賢,高雄市立美術館「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大展於5月8日...
【台灣當代藝術之方言的書寫與實踐】你的方言,我的國語
如同中國熱是一時的,現下「方言」路線的受挫也會是一時的,因為所謂的方言,在經國族認同轉型之後,其實可以是一種國語:昨日方...
【台灣當代藝術之方言的書寫與實踐】少數、再方言化與謎書符:李俊賢能教給我們什麼
不僅是語言的少數化,更如同是被他給再方言化的謎書符,其功效在於:鬆脫方塊文字的書寫統治,對國家的語文規制從中進行各種脫逃...
【台灣當代藝術之方言的書寫與實踐】重探台灣創作之土地感與批判的能動性
或許,藉由這個專題所描繪出來的研究路徑,再次地回頭來看台灣藝術史和在地的創作痕跡,我們將能夠不再糾結於「什麼不是本土」或...
【編輯作為思想方式】「我們在南方發聲」:速記1990年代以高雄地區為核心的藝術媒體發展
1980年代末,隨著政治解嚴所迎來的社會與經濟開放,房地產開始上揚至顛峰,股市狂飆至上萬點,同時,1988年臺灣替代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