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臺灣文化如何接軌國際時尚?2023臺北時裝周秀進南投工藝設計館「民藝.時尚」特展
延續臺北時裝週的火花,近日國立工藝研究中心在文化部支持下,選在南投工藝設計館打造全新視覺「民藝.時尚-傳統工藝與表演藝術...
「第27屆臺北文化獎」得主出爐! 瘂弦、米復國、姚立群、張乾琦獲殊榮肯定
文化局於8月9日公布第27屆臺北文化獎得主名單,歷經兩個月的公開徵選,由臺灣現代詩啟發者瘂弦、文資學者米復國、牯嶺街小劇...
【薄荷薄荷】房間裡的盲人與大象——淺談補助結構的防弊與尋租
從政府機關出發的民間合作案,無論是補助案、採購案或促參案(BOT),皆須通過層層法定流程和重重規範。儘管如此,畢竟僧多粥...
【「狂八〇」的延長賽】從「表演」到「表演檔案」,再到跨領域藝術史文件展——關於「狂八〇」的一些思考
「狂八〇」關注的年代正是跨領域藝術家利用「表演」的具身、流動、變易之潛勢動能,以及總在「情境之中」的內外張力,試圖突破戒...
【「狂八〇」的延長賽】覆青年書:從「前言:七〇」說起
檔案的展覽若是年表的物件化,那麼它的危險正在於展示即選擇、敘述即詮釋,因為檔案總是「被篩選過的」。像「狂八〇」這樣以時代...
博物館能量價值:服務、觀眾參與、知識美學生產、典藏與文獻等
對社區化、資訊化的加強,促使博物館的角色從較傳統對「物」的保護,轉化為對「人」的關懷,這樣的新觀念與想法便在歷次AAM ...
藝術評論的相對性理論:文化相對論及其質疑
20 世紀早期的藝術家改變了我們對於藝術可能會是什麼的看法,拋棄了長久以來對於技法與「高」(high)或說純藝術/美術(...
張乾琦再傳喜訊,2022年卓越新聞志業特殊貢獻奬
2022年新聞志業特殊貢獻獎,由知名影像工作者張乾琦獲得。這是財團法人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對優秀新聞工作者頒發的獎項。基金...
環園空橋是特色,中山北路破口成敗筆:北美館擴建案,綠建築優等生郭英釗團隊怎麼輸了?
推動綠建築多年的郭英釗團隊,在台北市立美術館擴建案中列名第二,鎩羽而歸,外界頗為驚訝。郭英釗團隊提案結合文化、自然與建築...
設計:在建築與文化之間,作為一種文化抵抗的策略和反抗基地
建築、設計與文化這三個詞彙可說是傍身日常。以長期浸淫日久,遂有近廟欺神之疑:似乎從未認真反思這幾個語詞,或者說,疏於端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