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當代藝術
【調頻至90.0】酷兒困惑及其不滿: 淺談1990世代的「原酷」遺產與變革
我曾指出,2010年代原住民當代藝術場域的「酷兒現身」隨即迎來的卻是並未與之對應的、漫長的評論空缺,其中一個原因,是在此...
【高森信男專欄】重返1989年:「大地魔術師」(Magiciens de la terre)中的原住民及民俗藝術
1989年「大地魔術師」展由策展人尚.于培.馬爾丹(Jean-Hubert Martin)所策劃,被視為冷戰結束前夕,「...
「國際交流」到底要交流什麼?夏威夷「太平洋藝術節」的參訪經驗如何落地
此次臺灣參與太平洋藝術節的規模之大前所未見,在揮舞著國際交流的旗幟浩浩蕩蕩出發後,也不免令人好奇,究竟國際交流到底要交流...
身體走在前面:TAI身體劇場的教育系統實踐
對瓦旦來說,這類似於織布「縫合」的概念。布其實是由不同的圖紋組合而成,這些圖紋並不是連續不斷,它們中間會有很多空白,而舞...
【回望當代:當代如何轉了彎?】「前國際南島藝術三年展時代」的策展機制與原住民當代藝術生產
高美館在2007 年至2009年開始推動「南島語系當代藝術發展計畫」,對於前段所述的獨立策展人與部落原住民藝術家們之間的...
「Palalan – 2023 Pulima藝術節」9/1 花創園區開展!連結花蓮藝文環境,四組展演活動一次看
Pulima藝術節首次移師花創園區、並以「Palalan」為主題初試啼聲,透過三檔展覽與系列活動,更貼近部落生態、生產、...
林安琪、余欣蘭、卓家安、曾于軒獲「2023Pulima藝術獎」四大獎項
第六屆Pulima藝術獎頒獎典禮於今(12)日舉行,「雙年獎」由林安琪 Ciwas Tahos《找尋迭馬哈霍伊的路徑mg...
山海迷障:原住民酷兒的寫實轉向
台灣隨著全球思潮,主流的知識政治領域亦對「山海」回望頻頻、奇招盡出,山海的子民,重新躍入現代性的迴光返照之中。然而這一「...
一個神話的、跟一個當代處境的交集:鄭淑麗與東冬‧侯溫創作對談
藝術家鄭淑麗與東冬‧侯溫近期首次合作製作科技劇場《遊林驚夢:巧遇Hagay》,這次合作兩人分別初嘗試了科技、劇場的方式,...
【對觀察的反思】Pulima藝術獎及其提名觀察人的書寫與步伐
Pulima藝術獎的觀察人與創作者之間的關係,似乎很難直接忽略殖民歷史背景,以及文化、身分政治上的差異來討論書寫的創造性...
文章導覽
1
2
3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