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
喧囂的孤獨——關於臺灣膠彩畫的三個提問
「膠彩」這個誕生於1970年代的「台灣的發明」,在現今「重建台灣藝術史」的熱潮之後,許多日治時期的相關作品,也躍入觀者眼...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美術館館長?】館長們的感想與展望
美術館館長們如何在體制的限制與可能性之間找到平衡?在本次專題中,我們採訪了多位現任與曾任職於公立或行政法人美術館 的館長...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美術館館長?】美術館館長該具備什麼特質?
在這全新的藝術環境風景中,關於美術館的人力資源結構與館舍發展方向的再討論,也再次成為了當下必要關注的課題,而「館長」恰是...
影像作為非典型敘事的共犯——蔡咅璟「帝國的標本」無法展示之必要
我們可以說蔡咅璟保留了一段觀眾無法直視主體的距離,而這個距離正是藝術家得以施力之處,包含透過靈通、動態捕捉技術、影像模型...
「我家」起義,誰在暴亂:「大家都來看你了」倪祥個展
如果「現代化」、「殖民史」和「共榮圈」成為包、裝、修、改、飾的代名詞,這些裝備、包袱或武器,又能為小國小民帶來什麼樣的未...
威廉.肯特里奇的方法及其啟示 透過臺北市立美術館同名個展看肯特里奇的「邊緣思考」如何運作
肯特里奇的藝術之獨特,很大程度上就在於其創作生成的方法和過程之中。在如今的當代藝術世界,以身分認同、歷史反芻為基底,或是...
北美館年度個展徵件揭曉,李紫彤、柯良志、徐瑞謙以及彭弘智四人獲選
臺北市立美術館2025年申請展公開徵件,最終由李紫彤的《力求失真的嗓音》、柯良志的《雙鉤廓填-柯良志創作個展》、徐瑞謙的...
【威尼斯通訊】影像技術於數位時代的反身性思考:專訪臺灣館「日常戰爭」藝術家袁廣鳴
其實我在2020年的時候就確定要做《日常戰爭》了,整個創作論述也都已經完成,而她也認同我正在做的作品,所以其實我們在規劃...
此中有真意:在繪畫瀚海中「溺、浮、沉、洄」的許雨仁
博物館日推薦02.|親子樂遊博物館! 518國際博物館日,北美館、朱銘美術館、國美館、故宮南北院,豐富活動報你知
博物館是充滿活力,能培養好奇心、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透過研究,博物館為探索和傳播新知提供平臺。從藝術、歷史,到科學和技術...
文章導覽
1
2
3
4
...
10
會員專區
藝術觀點
專題系列
觀察
文化政策
藝術史
藝術展演
訪談
典藏專欄
藝術新聞
藝術產業
Art X Web3
藝術博覽會
藝術拍賣
焦點人物
古美術
藝術親子
小典藏專欄
小典藏專題
愛閱讀
新鮮事
愛看展
閱讀靈感
影音
Podcast
線上展廳
所有展廳
藝博會
藝術家
網路書店
作者群
English
更多典藏
典藏咖啡館
典藏33觀景餐廳
典藏駁二餐廳
創意空間
關於典藏
聯絡我們
廣告刊登
加入我們
服務條款
隱私政策
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