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追星追櫻追楓,還流行追佛。早在明治時期,日本已出現零宗教感、純審美浪漫角度的看佛觀點,如女詩人與謝野晶子(1878-1942)寫下「釋迦牟尼是美男」的浪漫詩詠,其歌碑至今仍伴立於鐮倉大佛後方。時下更有「佛像girl(佛女)」這樣的流行語,則是源自2009年奈良平城京遷都1300年系列活動之一的興福寺「國寶阿修羅展」,當時在博物館空間中以雕塑藝術品的劇場式照明及360度全方位展示平常供奉在寺院的佛像,讓追佛熱潮達到最高峰,在東京及九州國立博物館巡迴展累計參觀人數超過165萬人,打破日本展覽史上1974年蒙娜麗莎展150萬人及1965年圖坦卡蒙展129萬人的紀錄。隔年(2010)《日本時事用語事典》納入新詞「佛像熱潮」,反映平成後期日本3、40歲以下的女性─也就是「佛女」們追逐美佛如偶像的社會現象。 追佛怎麼追?時下旅遊雜誌《るるぶ》推出「奈良古社寺巡禮最強二日路線」行程,引導佛女們運用近鐵電車、公車及JR,週末暢遊奈良7寺1社,包括興福寺、東大寺、春日大社、元興寺、唐招提寺、藥師寺、斑鳩法起寺、法隆寺。其實,在百年之前(1918),早已有人利用電車和人力車,挑戰在五天內走訪奈良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