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閱讀
【專欄|老派博粉】跟著小鹿的腳步一起探索,隱身在奈良公園的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Nara National Museum)

【專欄|老派博粉】跟著小鹿的腳步一起探索,隱身在奈良公園的博物館-奈良國立博物館(Nara National Museum)

讓我們一起搭乘近鐵到奈良站,跟著小鹿的腳步出發探索吧!

好可愛呀!!發現躺在草地上睡覺的褐色小鹿!!就算被刺眼的陽光照射,也敵不過睡意,依舊緊閉著雙眼呢!

奈良小鹿 Ⓒ 老派博粉家琳拍攝

看到小鹿,大家可以聯想到老派博粉要帶大家參觀哪裡的博物館嗎?

沒錯!就是日本奈良!讓我們一起搭乘近鐵到奈良站,跟著小鹿的腳步出發探索吧!

奈良國立博物館(Nara National Museum)Ⓒ Wikipedia BY 2.5 663highland

跟著小鹿來到博物館的後門,咦?這棟灰色、米黃色,典雅的建築怎麼不太有日式風格?印象中傳統的日式風格應該是木造建築、色系以咖啡色為主、黑瓦屋頂、有走廊、庭院景觀等。但這棟建築看起來是水泥或石造,屋頂雖然也有黑瓦,但又增添許多裝飾,看起來比較方正,且整體結構相當對稱,有許多柱式,如拱門兩側圓柱體、長方體的柱子。再仔細看一點,柱子上方還有許多繁複花葉的浮雕,山牆上也有一朵朵花卉、蜷曲捲葉,以及類似勳章紋飾的華麗雕刻。

奈良國立博物館(Nara National Museum)局部放大浮雕紋飾 Ⓒ Wikipedia BY 2.5 663highland

這棟建築於1894年竣工,屬明治中期的代表建築,也是奈良最早的西式建築。明治時期的日本開始大量引進西方文化、學習西方制度,因此才會出現這樣的建築風貌。

金剛力士立像 Ⓒ 老派博粉家琳拍攝
金剛力士立像 Ⓒ 老派博粉家琳拍攝

走進博物館,可以看到非常多樣、歷史悠久、神情與大小各異的佛像、神像。例如,展廳中央這兩尊巨大的金剛力士立像。嚇!這是館內最大的神像,祂們擁有約5公尺極高又壯碩的身形,頭頂都快碰到天花板了!雙腿雙臂佈滿強健的肌肉線條、腹部十分結實,看起來超越八塊肌!祂們的下半身圍著一件稱作「裳」的布料,工藝師在裳上刻畫的紋理與皺褶,讓我覺得祂們更威風凜凜了!

讓我們再特別觀察一下祂們的表情,是不是都眉頭深鎖、很兇地瞪大眼珠、嘴角向下,哇~感覺好生氣的樣子呀?!這是因為祂們是保護佛寺的門神!通常會展現凶狠的一面,達到警惕、護衛之功用,嚇跑妖魔鬼怪或做虧心事的人!

這兩尊巨型金剛力士立像的體型算是目前日本第二大,分別於1338年、1339年被雕塑完成,原先被供奉在奈良金峰山寺仁王門,因2018年仁王門整修,被運送到奈良國立博物館進行修復、保護,光是運送、定位、組裝就花了兩個月,可以想見其工程浩大。且,為了讓佛像不受地震影響而倒塌,館方在神像下方增設黑色的隔震底座及神像後背處用白色的支撐支架,相當用心!

阿彌陀如來坐像 Ⓒ 老派博粉家琳拍攝

接著,我們一起來看看面色慈祥的阿彌陀如來坐像收收驚?!這尊是9世紀平安時期的造像,有著典型、釋迦般的螺髮,以及高高地「肉髻」,這可不是「包包頭」髮型!而是智慧的象徵!據說肉髻越高,代表越有智慧!再來,看到如來像眉心中央的圓點了嗎?它可不是痣或是裝飾的珠子,而是「白毫」!它是類似一種捲曲的白毛,相傳如果打開會發出萬丈光芒,照耀眾生,是修行很好的人才會出現的面向!最後,此尊如來坐像全身沒有配戴其他裝飾,僅披著袈裟,雙腿盤坐,閉目養神、嘴唇抿成一條線,像是靜靜地沉思,卻有一種莊嚴的氛圍。

如來各式手印說明與展示 Ⓒ 老派博粉家琳拍攝

剛剛我們欣賞的阿彌陀如來坐像,祂的手印是「定印」,為禪定時使用的手勢,但不同如來像都有各自的手印,及其象徵涵義!大家參觀時可以根據這一塊塊手印模型細細研究,而且館方還有特別為兒童製作說明版!

大威德明王騎牛像 Ⓒ 老派博粉家琳拍攝

雖然我們一般看到的如來或菩薩都是眉清目秀、仁慈安詳,不過現在你眼前的這尊大威德明王不同!祂有三頭、六臂、六足,坐在四肢跪地的牛身上,正面的那張臉跟金剛力士相仿,都是皺緊眉頭、怒目的型態。按照佛教的說法,大威德明王是憤怒相的阿彌陀如來或文殊菩薩,為了降伏妖魔鬼怪,所以看起來比較兇!不過,奈良國立博物館收藏的這尊大威德明王騎牛像是平安時代後期,人們為了祈禱戰爭勝利而被製作出來,所以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這尊佛像兩側的臉是面露微笑,加上兩隻手臂高舉,好似在慶祝呢? 

青銅器展區 Ⓒ  老派博粉家琳拍攝

逛完佛像展區,隔壁就是青銅器館了,此區的展品是由日本著名的收藏家坂本五郎先生所贈,總計約380件,包含中國殷商時期到漢代,橫跨將近1400年!你可以看到各有不同樣態的青銅器,像是這區的爵,就有好多種風貌呢!或是不同的扁壺、烹煮食物的器具,是不是很有意思?對古早時期的生活更充滿想像了呢?

對了,大家如果去逛佛像館時,可以注意看看,除了有中英日韓四種語言說明板外,還有給孩童看的說明文字,十分貼心!

【博物館二三事|奈良國立博物館】

奈良國立博物館主要分為四個館設「奈良佛像館」、「青銅器館」、「東新館」與「西新館」,並建置地下廊道連接,設有禮品店及餐廳。「奈良佛像館」於1894年被建造,前身是「帝國奈良博物館」,屬日本第二座國家博物館,因明治時期佛教受到打壓,大量佛教相關工藝品、造像或寺廟被破壞,後來人們意識到保護佛教藝術文化資產的重要性,因此蓋了博物館典藏、研究,目前專門展示佛教「造像藝術」,包含飛鳥時代至鎌倉時代(592-1333),以及中國、韓國等地區的造像。該建築外觀是明治中期最具代表性的西方建築風格,也是奈良最早的西式建築,於1969年被日本政府定為重要文化財。「青銅器館」則建於1937年,原先是收藏庫房,直到2002年改造為展覽空間。「東新館」與「西新館」年代更近,分別於1972、1997年所建,「東新館」主要是舉辦春、秋兩季的「正倉院展」及特展;「西新館」則是展示佛教相關工藝品、書跡、繪畫等。

延伸閱讀:

博物館裡的動物園

老派博粉( 68篇 )

我們是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橋樑,專注於博物館的觀眾經驗創造,嘗試以新的概念與方式思考參觀經驗的各種可能。希望創造出有別於傳統博物館的參觀經驗,連結更多人與人、人與物之間的關係,讓藝文體驗的旅程不再只是單向接收知識,能夠真實深刻地與博物館經典藏品溝通,並推動「造訪博物館」成為所有人日常休閒活動之首選項目。官網